投融資體制改革領域鎖定 民資入鐵范圍明確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潛力將主要依靠金融體系的改革實現,而投融資體制改革是金融體系改革的核心。連續多年來,政府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在投融資改革方…
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潛力將主要依靠金融體系的改革實現,而投融資體制改革是金融體系改革的核心。連續多年來,政府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在投融資改革方面有諸多提及。
國務院最新批復的《關于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指出,要抓緊清理有礙公平競爭的政策法規,推動民間資本有效進入金融、能源、鐵路、電信等領域。按照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的原則,制定政府投資條例、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條例。
《第一財經日報》就最近5年來涉及的投融資意見對比發現,在民間資本的導入范圍上,意見所指示范圍逐步清晰,并最終鎖定在金融、能源、鐵路、電信等領域。
目前來看,電信和鐵路在引入民資方面動作較為明顯。工信部近期正式公布了《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擬申請經營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的企業,可從即日起至2014年7月1日,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申報經營移動通信轉售業務。城際鐵路下放地方后,各地也在籌資筑路方面啟動許多嘗試。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曾告訴本報記者,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的保障,“彈簧門”、“玻璃門”的普遍存在是民資難以入鐵的關鍵。據記者了解,相同的情況也出現在其他領域。
意見指出,在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方面,要建立公益性運輸補償制度、經營性鐵路合理定價機制,為社會資本進入鐵路領域創造條件。支線鐵路、城際鐵路、資源開發性鐵路所有權、經營權率先向社會資本開放,通過股權置換等形式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既有干線鐵路。
長期關注鐵路發展的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去年的工作意見明確提出按照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的要求,研究制定鐵路體制改革方案,今年提出對投融資體制進行改革可看做是鐵路系統改革的進一步深化。
自去年下半年原鐵道部將城際鐵路下放以來,各地對地方鐵路投資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從目前已經公布的城際軌道規劃來看,僅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網的總投資規模就高達3700億元,其中2012年~2020年期間計劃完成1180億元。
上述人士稱,鐵路實現政企分開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此次意見對拆分中沒有明確的配套措施,如公益性線路和運輸補貼制度、運價制度等有所補充。意見的亮點在于,社會資本進入鐵路的范圍得以明確,有利于加快新建鐵路項目的投資;根據方案,國家鐵路總公司也可以盤活存量資產,提高經營效益。
事實上,地方已經率先在創新投融資上作出了一些嘗試。2012年12月,溫州城際鐵路S1線向溫州民間敞開融資15億元。江西省政府已于近日同意由省鐵路投資集團公司發起設立江西省鐵路產業投資基金,基金總規模150億元,計劃首期發行50億元,并于5月底前募集到位。
作為拆分后“航母”的中國鐵路總公司在投融資改革方面并沒有明顯動作,但近期進行貨運改革和發行200億元中期票據凸顯出鐵總沉重的資金壓力。上述人士分析,“變身”企業后的鐵總在投融資改革上會有更大的動作。
此外,意見提出了制定政府投資條例、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條例的目標。
事實上,《政府投資條例》曾討論多年,并一波三折。2010年,該條例的制定列入當年的國務院立法工作計劃。當年,國務院曾轉發過《政府投資條例(征求意見稿)》,但條例并未最終正式出臺。業內人士對本報稱,如今重啟條例修訂,很可能與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債務規模加大、融資平臺貸款風險加大有直接關系。
目前并沒有明確的官方消息透露條例政策的制定進度,但隨著政府放權市場的步伐加快,相關政策的制定必然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