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公租房運營樣本:分配租補并舉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遼寧省是全國開展保障性安居工程較早的省份。從2005年開始,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在遼寧率先開展了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工作,全國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也是在遼寧棚戶區改造經驗的基礎上開展的…
遼寧省是全國開展保障性安居工程較早的省份。從2005年開始,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在遼寧率先開展了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工作,全國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也是在遼寧棚戶區改造經驗的基礎上開展的,撫順、鞍山、沈陽等城市的棚戶區改造也成為中國保障性住房制度的起點。
自今年3月起,56歲的高雙枝在沈陽市和平區安圖小區住了近7個月,租了一間80㎡左右兩室一廳的房子,每月只需繳納539元的房租,而該小區附近同樣條件房子的租金均在1000元以上。
為什么高雙枝租的房子這么便宜呢?因為她租住的安圖小區是沈陽市政府首個回購已入住的公租房樣板小區,該小區共有320套房源,其產權原歸屬于沈陽鐵路局,由于建設哈大高鐵拆遷的緣故,后被沈陽市政府斥資2億多回購翻新裝修作為保障性過渡房源。
回購是沈陽市落實公共租賃住房房源的渠道之一,此外還有新建、自建、長期租賃社會房源等渠道。
公共租賃住房是“十二五”期間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點。11月7日,沈陽市保障性住房管理辦公室主任胡長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為貫徹中央“以公租房為主體”和“公租房主要建在沿海城市和省會城市”的精神,在沈陽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各類住房中,公租房所占比重最高,達到總量的70%以上。
11月2日,本報記者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了解到,1至9月份,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新開工720萬套,開工率為97%,基本建成480萬套,完成投資9600億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房保障司的一位公職人員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由于保障性住房需要建設周期,基本建成的480萬套主要是少量2009年開工的,大部分是2010年、2011年開工的。
“十一五”期間,全國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1630萬套,到2010年底,累計用實物方式解決了近2200萬戶城鎮低收入和部分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占城鎮家庭總戶數的9.4%,還有400萬戶城鎮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享受廉租住房租賃補貼。
“十二五”期間,國家提出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3600萬套的目標,到“十二五”末全國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達到20%左右,其中,2011年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1043萬套,2012年計劃開工建設700萬套。
沈陽保障性住房進演
遼寧省是全國開展保障性安居工程較早的省份。從2005年開始,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在遼寧率先開展了大規模的棚戶區改造工作,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擁護。全國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也是在遼寧棚戶區改造經驗的基礎上開展的。
上述住建部公職人員介紹,遼寧、吉林、黑龍江東三省的棚戶區改造積累的一些經驗和做法值得推廣。
胡長生說,遼寧省的棚戶區改造主要集中在撫順、鞍山這類城市,沈陽市也有少量的中央下放地方煤礦棚戶區改造和墾區危房改造。
11月6日,沈陽市保障性住房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徐暉在接受本報采訪時稱,保障房概念的是近些年提出的,此前沈陽市解決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問題也經歷了幾個階段。
她說,1994年起,沈陽市開始實施安居“234”工程,即分階段解決中低收入者人均居住面積不足2平米、3平米、4平米困難戶的住房問題,1994—2000年解決了6.8萬余困難戶的住房問題;2004年,為解決城市被拆遷居民的購房問題,沈陽開始建設政府補貼房,拆遷補償款在10萬以下的優先安置,此外,在2004—2007年期間,沈陽還通過城市棚戶區改造,解決了12萬多戶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
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及“認真解決低收入群眾的住房、醫療和子女就學等困難問題。”這是黨代會上首次提及解決低收入群眾的住房問題。
2007年8月,《國務院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標志著我國住房體系的建設再次提上日程,國家開始調整以市場化為主的住房政策,探索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
2007年10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上的報告中明確提出住有所居,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
徐暉說,自2007年國發24號文件以后,沈陽市也開始構建和完善以廉租住房、經濟適用房為主的住房保障體系。
2010年6月,國務院七部門印發《關于加快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的指導意見》,才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公共租賃住房。
2012年7月20日,國務院公布的《十二五時期基本住房保障服務國家基本標準》明確提出,在十二五期間增加廉租房不低于400萬套,增加公租房不低于1000萬套,棚戶區改造不低于1000萬套,經濟適用房和限價房不作為保障房的重點。
胡長生說,沈陽市的公租房建設是從2011年開始的。2011年,遼寧省政府給沈陽市下達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務為49355套,沈陽落實了39900套公租房;2012年省下撥36842套任務,沈陽市計劃落實公租房3萬套,公租房所占比重達到總量的70%以上。
他還表示,2008—2011年期間,沈陽市保障性住房解決了16萬多戶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
資金:足夠滿足十二五期間保障性住房建設體量
沈陽市的公租房主要通過新建、回購、自建、長期租賃社會房源等多種渠道,來落實完成近兩年的年度任務。公租房建設由于投資回報慢,鮮有民間資本進入公租房建設領域,沈陽市建設公租房的資金從何而來?能否實現持續發展呢?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中國保障性住房政策研究”課題組曾于2011年10月到遼寧省對保障性住房政策實施情況進行實地考察,并形成了《遼寧省保障性住房政策調研報告》,該報告對沈陽市公租房建設有詳細表述,“沈陽市實施公租房建設的土地全部由政府劃撥,2011年38700套公租房所需的總投資預計為45.6億元,由于這些住房并不是在今年內全部竣工,資金也是分期投入的。2011年度計劃完成投資33.8億元,其中市政府投資29.2億元、中央補助4.1億元、省補助0.5億元。”
胡長生在接受采訪時稱,2012年沈陽市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是36842套,加上2011年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投入預計需要資金44億元。
胡長生說,沈陽公租房建設投入全部來自市財政資金和中央、省補助資金,目前沒一分貸款,據沈陽市財政局測算,沈陽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專項資金足夠保障沈陽市十二五期間整個保障性住房建設體量,如果保障性住房建設專項資金不足的話,由城建資金來彌補。
他進一步解釋,國家政策規定可以從土地出讓凈收入安排不低于10%的資金以及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中計提作為保障性住房建設專項資金。
2011年,沈陽市掛牌出讓土地1006宗,成交774宗,成交金額630.5億元,位居全國土地出讓金前十城市中的第七,據此可推測出沈陽市2011年從土地出讓金中提取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專項資金應在60億元以上,而且還不包括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部分,這足以滿足沈陽市2011年公租房市政府計劃投資29.2億元的資金支出。
雖然短期財政資金能滿足十二五期間沈陽市公租房的建設投入,但終究不是可持續發展模式。徐暉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未來沈陽將探索公租房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建設公租房的投融資平臺亦在考慮之中。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中國保障性住房政策研究”課題組專家也表示,目前全國范圍內大部分公租房的建設主要都是靠財政撥款,如果要靠收取租金實現回本,需要4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如果使用銀行貸款,可能收取的資金只能償還利息,無力償還本金,實現可持續發展非常困難。
不過,也有省份在探索公共租賃住房建設的投融資模式。江蘇省通過鼓勵各地成立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投融資平臺,通過銀行貸款、發行債券、信托投資等多種方式,籌集金融資金和社會資金參與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常州市就組建了由常州市人民政府全額投資組建的常州公共住房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億元,是常州市住房保障工作的投融資平臺。
分配:租補并舉
相比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公租房放開了戶籍限制,保障的面向對象進一步擴大。沈陽市公租房面向的人群既包括具有本地戶籍的中低收入人口,也囊括了新就業大學生和具有穩定工作的外來務工群體。
馬健超,黑龍江牡丹江人,2010年畢業于齊齊哈爾大學鐵道工程專業,畢業后成為沈陽地鐵公司的一名軌道巡檢員,剛進沈陽地鐵時的實習工資僅為800元,起初跟同事在沈陽青年大街租了一間兩室一廳的房子,每月的房租是八九百,平均下來一人得四五百,微薄的實習工資除去房租外,根本不夠他花銷。
馬健超告訴本報記者:“雖然閑暇自己在肯德基做兼職,但那段日子不僅是月光,而且還要向家里要點錢,即使工作轉正后拿到手的工資是一千八九,面對日漸高漲的房租,生活仍有壓力。”
2011年,他在沈陽市住房保障網申請了公租房,幸運地成為沈陽市公租房首批入住用戶。他與人合租的三室一廳的公租房每月的房租僅需675元,平均每人225元,比在外面租房節省了一半。他說:“剛大學畢業短期買房比較困難,現在住上了公租房,壓力小了很多。”
沈陽市公租房實行實物配租,輪候保障。胡長生告訴記者,由于當前回購和建成的公租房數量有限,而符合條件的申請者往往多于現有公租房存量,為確保分配公平,公租房的分配實行公開搖號,在搖號中“落選”者可申請租賃社會房源補貼。
所謂的租賃社會房源補貼是,落選者可以在沈陽各區尋找合適社會房源,享受該區域市場平均租金的30%優惠。2011年,沈陽市有2萬多人享受了租賃社會房源補貼,租賃社會房源補貼的資金來源于保障性住房建設專項資金。
徐暉說,符合條件的申請者每月房租大概可優惠200元。為保證公共租賃住房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沈陽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門正在建立網上審批、認定比對、檔案信息管理系統。公共租賃住房保障對象的資格實行年度復審制度。
2012年8月21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北京市考察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情況,并召開保障房分配和運行現場會。他說,保障房作為寶貴的公共資源,公平分配是必須嚴守的“生命線”。要實現這一點,全程公開是前提,嚴格執行是關鍵,健全機制是保障。他強調,保障房建設可以多渠道、多方式推進,但保障對象和分配程序必須嚴格規范。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機構預測10月份投資有望加速回升 下一篇:千億房企擴容 再遇模式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