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超發效應:房價應聲而漲?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QE3來了。9月14日,美國聯邦儲備系統表示將推出新一輪的買債措施來刺激經濟,每月將購買400億美元抵押支持債券,直到就業前景明顯改善。隨后,市場對未來5年美國通脹率的預期飆升至2.47%。而…
“QE3”來了。
9月14日,美國聯邦儲備系統表示將推出新一輪的買債措施來刺激經濟,每月將購買400億美元抵押支持債券,直到就業前景明顯改善。隨后,市場對未來5年美國通脹率的預期飆升至2.47%。而此前該數字僅為1.99%。
“趕快買房吧,貨幣泛濫不漲太難,錢多了,實物量沒變,對應關系怎樣變化很清楚。”北京師范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微博)在微博上號召。
3年前,中國房價的一輪大漲,正是在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中國采取“四萬億”刺激計劃的背景下發生的。此后的日子里,盡管絕大多數人的收入也在增長,但更明顯的感受是物價變貴,購買力不如從前。
一切又會卷土重來嗎?
高房價是貨幣現象?
9月中旬,高和萃舉辦的“房地產投資趨勢論壇”上,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稱,“今年房地產市場銷售和價格都出現了回升的態勢,6、7月份比較明顯。”她表示,今年目前為止有兩次降息,限購政策沒有放松,房地產市場變化主要由貨幣政策的調控引起。她堅持認為,貨幣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大于限購政策。
“房地產市場和貨幣政策高度關聯,一個是和貨幣發行總量有直接的關系,商品房的銷售速度和M2的增長速度是一致的,銷售量的變化必然帶動價格的變化;另一個是實際利率低,房價上漲,實際利率高,房價下跌。”秦虹剖析說,房地產本身的金融資產屬性非常強大,并常常直接影響到定價,說明它與貨幣政策有關聯。
2003年以來,我國進入歷史上最寬松貨幣的時期。從2009年2月,廣義貨幣余額突破50萬億元,2011年10月突破80萬億元,今年5月在連續7個月保持在80萬億元之后首次突破90萬億元。相較于2008年5月的貨幣供應量數據,如今的廣義貨幣已翻一番多。
這4年來,房價也在大幅上漲。以北京為例。自2009年6月份開始,官方數據也顯示新建住宅售價加速上升,當年12月漲幅達13.2%。從價格來看,2009年第四季度四環內的期房均價達25907元/平方米,而2008年這一數字為16892元/平方米,漲幅超過50%。2011年,新一輪限貸和限購政策出臺后,房價漲勢有所控制,但下跌的勢頭只持續了很短的時間。
在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韋森看來,高房價是貨幣政策的惡果,但與此同時房地產又是廣義貨幣的創生機器。近幾年房價快速上漲,交易量快速攀升,正是廣義貨幣快速增加的一個主要貢獻因素。隨著房價快速上漲,開發貸款和購房貸款都在迅速增加,從而導致更多的廣義貨幣被創生出來。
在過去幾年中國房地產極度的繁榮中,在房價快速上漲的熱潮中,銀行對購房者的巨額貸款變成了開發商的存款,銀行對開發商的貸款又變成政府的存款,政府的開發投資和銀行發放的其他投資貸款,進而又變成其他開發商的銀行存款,最后匯集到所有商業銀行的存款數字中,被央行統計下來,就成為了廣義貨幣,即“M2”,它實質上僅僅記錄了市場交易的結果。
房價會暴漲嗎?
有關貨幣政策與房價這種“雞生蛋,蛋生雞”的邏輯推演,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不知何為因,何為果。“房價的上漲和貨幣供應量有一定相關性,但不是因果關系。”他說,“限購和限貸政策,從某種意義上切斷了貨幣供應和房地產市場之間的聯系。”
持相似觀點的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稱,M2余額越來越大,也是經濟活動規模越來越大的結果,需要更多的貨幣。M2的一部分增長和經濟發展有直接關系。
央行決定了貨幣體系中的基礎貨幣;通過調整商業銀行存準率、再貸款(再貼現)等融資性操作行為,控制貨幣體系中的基礎貨幣,以達到政策合意的基礎貨幣規模。商業銀行和企業共同決定的信貸行為和貨幣流轉行為,通過對貨幣乘數(貨幣周轉速度)的影響,決定了最終貨幣流動性的大小。“但央行很難決定拿到錢的個體去做什么。”趙錫軍說。
他進一步解釋稱,國家希望通過結構性政策的調整,希望大量資金進入實體經濟領域,但小微企業仍舊缺錢,實體經濟很辛苦,利潤低薄,風險大。相對來說,房地產行業仍維持了較高的利潤,2009年許多企業拿到錢以后投向了地產。對于個人來說,限購、限貸背景下,除了剛性需求以外,還有投資性需求的入場。“但因投機投資而產生的貨幣投放量有多大,與貨幣政策關聯度有多高,還很難說,因為國家控制投機、投資需求,從結構上也進行了調整,對房地產業的開發貸款有所限制。”他表示,從2007年開始,貨幣供應量增長快的時期,地產價格上升也快。如果不對貨幣政策進行微調,GDP增速會下降,失業也會增加。
QE3推出后,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參加某論壇時表示,歐洲也實行了非常寬松的貨幣政策。他表示,QE3會進一步加重通貨膨脹的壓力,老百姓在壓力面前首先還是會選擇買房來抵抗風險。“房地產壓抑時間長了,還是要漲。”連平稱,中國房價“沒有非常強有力的推動下跌的理由”。
但曹遠征認為,QE3對房價的傳導作用并不那么明顯。盡管發改委批準了超過1萬億的投資計劃,但地方政府并沒有那么多錢來支持計劃的展開,貨幣投放量并沒有增大。美國實行QE3,從而直接導致中國實行寬松貨幣政策的結論并不成立。
曹遠征特別強調的是,房地產市場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有就業前景、經濟發展、人口增長、有真實需求的城市,房價還可能會上漲,而即使是在貨幣政策有限放松的情況下,部分中小城市依舊可能出現泡沫斷裂的狀況,需警惕部分利益群體制造房價上漲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