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微調:樓市能否回暖仍存疑問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11月的最后一天,A股出現暴跌行情,一天內蒸發8000億市值,在市場深陷悲觀之時,利好消息卻接連不斷:證監會宣布近期推出國際板為謠言;央行宣布,2011年12月5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
11月的最后一天,A股出現暴跌行情,一天內蒸發8000億市值,在市場深陷悲觀之時,利好消息卻接連不斷:證監會宣布近期推出國際板為謠言;央行宣布,2011年12月5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美聯儲及其他五家央行宣布,將聯手把美元流動性互換利率下調50個基點,以此作為對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的回應,受此利好刺激,道指大幅上漲4.23%。短短一天內,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紛紛開始了救市措施,為處于風雨飄搖的全球經濟形勢注入強心劑。
我國宏觀經濟受外部需求減速、國內消費不振的影響,也出現了增速趨緩的跡象,11月份PMI已經低于50%,一些國際經濟機構紛紛調低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本次,央行三年來首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顯示了中國政府已經將“穩增長”擺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也是對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貨幣政策定調的一個先導動作。
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直接效果是釋放資金。截至今年10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79.21萬億元,據此估算,此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將釋放資金約4000億元。這將有利于緩解銀行流動性壓力,增強銀行信貸投放能力,促進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
對于此次央行的動作,業界應有清醒的認識,下調存準率體現了貨幣政策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但并不意味著貨幣政策的基調發生改變。
那么,這次貨幣政策的微調對處于緊縮調控中的房地產業也會意味著放松信號嗎?貨幣政策變動到房地產市場變化的一般傳導機制是,貨幣供應量增加、銀行可貸資金增加、用于開發和購房的貸款增加、企業資金來源增長、市場回升;反之亦然。
此次下調存準率與房地產調控關系不大,雖然釋放的流動性有可能進入房地產,但這部分資金不是主流,不足以改變當前市場向下調整的格局。在房地產政策基調依然是緊縮的情況下,在限購、限貸、限價政策依然是主導的情況下,房地產市場調整不會改變,行政干預下的需求受壓局面不會改變。
在外部政策環境,特別是資金環境有所緩解的情況下,房地產開發企業不應盲目樂觀,應抓住有利時機,在銀行可貸資金回升、消費貸款增長的情況下,果斷實施降價措施,調整營銷策略,積極回收流動性,適應新的發展模式。貨幣政策微調,但2008年式的流動性大放松不會再回來;樓市有回暖,但2009年式的短期價格翻倍不會再回來;房地產業的發展有空間,但黃金發展期已經成為過去式,未來是更加穩健、成熟、多元的房地產市場發展格局。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