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擬引資9000億 破解支柱產業單一困局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銀國際日前發布煤炭行業研報。研報指出,港口煤價連續六周下跌,產地煤價跌幅繼續擴大;秦皇島庫存945萬噸,創歷史最高值。山西的煤大多通過大秦鐵路運輸到秦皇島,再用輪船運到南方各地。…
中銀國際日前發布煤炭行業研報。研報指出,港口煤價連續六周下跌,產地煤價跌幅繼續擴大;秦皇島庫存945萬噸,創歷史最高值。
山西的煤大多通過大秦鐵路運輸到秦皇島,再用輪船運到南方各地。作為全國第一產煤、輸煤大省,煤庫存高企、價格下滑的形勢,自然對其經濟帶來不小的沖擊。
經濟下行壓力之下,這個以煤炭、焦炭、冶金、電力等能源產業作為經濟支柱的中部大省,不得不尋求開辟一條新的增長之路。
據了解,在穩增長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雙重壓力之下,山西試圖加大招商和投資力度,以打破產業單一的困局。
尋找轉型資金
“目前主要工業行業面臨著訂單不足、價格回調、利潤下降、增幅回落等一系列困難,穩增長任務十分艱巨。”山西省經信委主任胡玉亭近日表示。山西省經信委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山西社會用電量135.62億千瓦時,同比僅增長0.51%,環比增速下降到-7.75%,加快轉型對于山西已迫在眉睫。
記者從山西投資促進局了解到,為山西經濟轉型尋找資金,今年該局有920個招商引資項目,涉及電力、冶金、裝備制造、新型材料、文化旅游等產業,擬引資金額9184億元。
“目前廣東企業在山西的投資總額大概有4000億。”山西省廣東商會秘書長姚彪在電話中告訴記者。6月4日至7日,在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歐廣源的帶領下,廣東省經貿團再次赴山西考察投資。隨行的廣東碧桂園集團、廣晟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廣東創展集團等企業,均表示出山西投資的意向。
不止于廣東,在5月份于長沙舉辦的中博會上,山西省簽約項目240個,涉及投資1553.4億元,招商成果排在東道主湖南之后,居中部六省第二位。其中,外資項目26個,總投資32.64億美元;內資項目214個,總投資1409.3億元。
招商舉動背后,是山西省近年來發力引進資本的一個縮影。在以資源型經濟主導的山西,外來資本的介入,被寄予了改變山西經濟結構格局的厚望。
山西省投資促進局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該省共簽約1198個項目,總投資額2.68萬億元,擬引資額2.43萬億元;實際到位資金3623.8億元,是2010年的2倍。其中與航空航天、通信、電子信息等領域10余家央企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涉及投資金額1042億元。
山西省社科院經濟所副所長張麗文認為,山西對于資源型經濟依賴度高,受外界需求沖擊較大。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成大項目的落地,對于山西來說不失為轉變經濟結構的路徑之一。
投資門檻橫亙
按照山西省政府的安排,今年將是一個“項目落地年”,但在這背后,山西也有無法回避的尷尬。
山西省經信委主任胡玉亭表示,將按照儲備、簽約、落地、建設“四位一體”的要求,設立目標考核,跟進項目落地,力爭年底前494個項目建成投產達效,新增銷售收入1000億元,形成山西省新的經濟增長點。
“今年的重點放在項目落地上,因為山西雖然簽約多,但最后實際落地的項目和資金不太如意。”張麗文表示,這一方面是因為政府對項目的選擇性接收,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其他地區的招商競爭。
記者了解到,雖然山西在中博會上招商引資金額排在中部第二,但相比湖北、湖南、安徽等中部省份,其區位和政策上并不占優勢。
以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為例,5月14日,國家發改委批復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設立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而這已是中部的第四個,也是第一個跨省域的示范區。
此前獲批的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荊州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等,則已投入運營數月甚至數年時間。
除此之外,山西現有的經濟結構,也影響著項目的選擇。“山西省經濟的基礎是煤炭能源,要進行轉型升級,拋開能源經濟是不切合實際的。”張麗文表示,延伸現有煤炭、電力等產業鏈,發展焦爐煤氣、焦油加工等化產品深加工,轉型過程才能平穩過渡。
但在實際操作中,投資者們發現有道門檻橫亙在他們面前。
“我們的企業投資大多都在房地產、企業經銷、旅游服務等領域,基本沒有涉及到煤炭、電力等能源行業。”姚彪表示,山西自2008年著手煤炭資源整合,大量的民間資本從能源領域退出,外來資本也很難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