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油期貨為何零成交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期貨市場上,每當有新品種上市,交易所往往都會大費周折地調研籌備,期貨公司招兵買馬布局分析師嚴陣以對,而現貨商則磨刀霍霍找到了套利的機會。但如果市場成交量不活躍,沒有投機者的參與…
在期貨市場上,每當有新品種上市,交易所往往都會大費周折地調研籌備,期貨公司招兵買馬布局分析師嚴陣以對,而現貨商則磨刀霍霍找到了套利的機會。但如果市場成交量不活躍,沒有投機者的參與作為市場潤滑劑,一切都是白費。
近日,燃料油期貨首次出現了所有合約零成交的慘淡景象。燃料油期貨流動性枯竭只是近年推出的幾個大合約品種的一個縮影。最近不少大合約品種交易量持續低迷,鉛、焦炭、甲醇的成交量都不盡如人意,在流動性枯竭邊緣徘徊。
大合約并非唯一原因?
2011年,上期所將燃料油期貨合約的標的由發電用油調整為船用油,以適應船用燃料油大幅增長的需求,同時決定將交易單位從每手10噸修訂為每手50噸,交割單位從10手(100噸)修訂為50噸。修訂后的燃料油期貨合約自FU1202合約開始執行,從此燃料油進入了大合約行列。
上海中期期貨(微博)總裁助理吳君近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微博)《財商》采訪時表示:“燃料油所有合約零成交,與之前經歷了較長時間的合約調整有一定關系。這阻礙了一些小型投資者的介入。此外,這些年燃料油產業鏈本身的現貨交易活躍度也有很大的下降,這也會影響到期貨市場,很難說零成交是由合約變大這單一原因引發的。”
吳君認為:“中國市場現在還很不成熟,以散戶為主體的市場結構短時間內還改變不了,合約的規模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參與者的人數。但是,市場接受度也是不可忽視的一方面。股指期貨,它也是大合約,但是參與主體比較廣,這和市場的基礎有關。股指期貨面對的是整個證券市場,而甲醇、燃料油面對的是某個現貨產業的市場,商品期貨資金密集度沒那么高。合約的規模是一方面,市場本身的規模起到更決定性的作用。銅、黃金合約也不小,但是他們的市場相對比較大一些。”
事實上,一些小合約也會因為重復設計而被冷落,如螺紋鋼與線材、強麥與硬麥、豆一與豆二,大合約并不是成交清淡的關鍵原因。
品種的投機性
職業投資者管洪志表示,燃料油本來波動情況就不是很好,現在變成大合約以后資金使用率降低,波動也小,所以沒人去做,這是投機心態造成的。
管洪志認為,投機屬性是商品活躍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燃料油的交投清淡和投資者心理有關。“中國人一貫的偏好是投機,哪個品種投機頻率高,日內波動越大,大家越愿意參與;越是不愿意波動的品種,大家越不愿意參與。”
“橡膠從5月移倉到9月大合約,一樣有那么多人參與,一樣活躍,整個市場橡膠投機氛圍非常濃厚,這說明交易清淡和大合約關系不大,參與者更關心的是市場波動率是不是很高,振幅是不是很大。中國大多數投資者不喜歡穩健的、能夠一點點賺錢的品種,喜歡的是屬性比較強、能一天賺幾十萬的品種。”管洪志說。
小麥也曾經歷過成交很活躍的時代,但是由于市場原因,國家對于糧食價格進行了嚴格控制之后,投機性的喪失,使得價格波動越來越小,逐步影響到了市場的交易積極性,成交量逐漸下滑。
東航金融期貨研發部經理岳鵬認為,產品的交易活躍度還與整個品種的產業鏈條長短有關。以PTA為例,PTA上游接石油,下游接棉花,上游涉及能源,下游涉及紡織消費。產業鏈鏈條越長,交易者的活躍度就越高。
配套沒有跟上形成惡性循環
由于商品期貨每一個品種的專業性都很強,要激勵投資者介入,期貨公司普及服務必不可少。而往往市場的冷清可能使得期貨公司出于成本考慮減少相關產品的關注度,而關注度的下降則無形中提高散戶投資者入市門檻,投資者更少地介入,使得市場更為冷清,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經紀公司以經紀業務為主,哪個合約最活躍,最受投資者關注,他們就會盡可能去完善研發體系,F在期貨市場新品種上市的節奏越來越快,雞蛋、玻璃都要上,如果客戶不參與,經紀公司等于是做無用功,肯定不會做了。”管洪志說。
不過岳鵬認為,一般投資者來這里交易,首先看合約,他的資金能不能做得起,然后才關注流動性、成交量。不需要去認識它到底咋樣,很多人炒PTA,卻沒見過PTA,但是他們還是會去炒PTA。大家都知道硬麥是什么,但是它就是不活躍。
“有些品種不活躍,其實與沒有深度挖掘產業上下游企業來參與期貨交易有關,這樣的期貨品種就缺乏了實質性的需求。”
吳君認為,交易制度應更加適應市場的變化,比如現在成交逐步不活躍,是否考慮將合約從大變小;投機過度的時候,把合約從小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