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特高壓構 建“友好型電網”
來源:百方網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問:請您分析一下,新能源大規模發展,對電網來說有那些挑戰?白建華:大規模風電、太陽能發電并入電網,使電力系統的發展和運行發生了巨大變化。但無論是在技術層面還是在政策層面,對這些變…
問:請您分析一下,新能源大規模發展,對電網來說有那些挑戰?
白建華:大規模風電、太陽能發電并入電網,使電力系統的發展和運行發生了巨大變化。但無論是在技術層面還是在政策層面,對這些變化,都有點“措手不及”,出現了棄風嚴重、風機大規模脫網等問題,引起國家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這些不僅危及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社會上也對電網企業存在深層的誤解。
出現這些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統一規劃問題。當前風電、太陽能發電發展,缺乏與電網等的統籌規劃。二是風電出力的反調節特性,對電力系統調峰平衡提出了新的挑戰。三是風電、太陽能發電出力的隨機性、間歇性和時段性特征,對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產生很大影響。四是風電、太陽能發電并網產生的電壓波動、閃變以及諧波導致電能質量問題,需要采取措施以滿足用戶需求。五是技術標準問題。需要實現風電、太陽能發電的電網友好,并加快建設適應風電、太陽能快速發展的友好型電網。
只有著眼產業發展的全局,協調發展、統籌兼顧,才能實現新能源發電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問:請您具體介紹一下電網企業近年來在新能源發電方面做了那些有益的探索?
白建華:為保證新能源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確保新能源保障性全額上網,需要通過整個電力系統綜合協調和資源優化配置。基于這些考慮,國家電網公司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協調風資源開發、市場消納和輸電規劃;統籌風電與其他電源規劃。二是嚴格風電并網技術要求;建立風電廠典型設計規范,引導風電設計的規范化、標準化。三是提高風電機組低電壓穿越能力/高電壓穿越能力、有功無功功率調節能力。開展風電與常規電源協調優化調度、風電場集群控制等技術攻關。四是加強風電場建設管理,嚴格質量監督和檢查驗收。五是建立強制性風電場并網檢測制度,推行風電場功率預測預報,實現電網對風電的可觀、可控與可調。
問:未來,電網企業為了適應新能源的快速、健康發展,還將做那些工作?
白建華:首先需要進一步滾動研究風電、太陽能發電的開發、輸送和消納,納入國家各項新能源開發規劃;二是推進新疆、酒泉、蒙西、錫盟、蒙東等風火打捆特高壓輸送通道建設,擴大風電、太陽能消納市場,加快構建堅強的“三華”特高壓同步電網,建成新能源的高效配置“平臺”;三是加快智能電網建設,開展分布式新能源、電動汽車、新型儲能的開發規劃和智能運行管理等研究。
加快特高壓跨區輸電通道建設,2020年可將“三北”地區7000萬千瓦以上風電輸送到“三華”地區;建設“三華”特高壓同步電網,可提高“三華”受端系統的風電消納能力4000萬千瓦以上。通過加快發展特高壓跨區輸電和“三華”特高壓同步電網建設,2020年我國的風電開發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同時可減少棄風300億~500億千瓦時,經濟和社會效益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