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部監測流標流拍土地:土地調控微調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土地調控政策也開始微調。2月21日,國土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長竇敬麗在國土部2011年房地產用地管理調控等情況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起,各地需要及時上報招拍掛中房地產用地流標、流拍情…
土地調控政策也開始“微調”。
2月21日,國土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長竇敬麗在“國土部2011年房地產用地管理調控等情況”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起,各地需要及時上報“招拍掛”中房地產用地流標、流拍情況。
而在此之前,國土部僅要求各地政府對招拍掛出讓中溢價率超過50%、成交總價或單價創歷史新高的房地產用地通過土地市場動態監測與監管系統及時在線上報。
一位接近國土部的人士表示,此項政策是國土部與金融部門合力,防范因地價大幅度下降引發地方融資平臺風險。
北京大岳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永祥介紹,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已經成為讓決策層擔心的問題。
微調
“防地王”一直是國土部房地產用地管理調控的重點。
早在2011年5月,國土資源部發文,要求各地對招拍掛出讓中溢價率超過50%、成交總價或單價創歷史新高的房地產用地通過土地市場動態監測與監管系統及時在線上報。
不過,在持續的樓市調控下,流標、流拍地塊逐漸取代高溢價率地塊成為土地市場的新問題。
根據國土部統計數據,前7個月,全國土地流標數量達到353塊,同比增長242%。
如果把數據放大到2011年全年可能更大,竇敬麗表示,“去年上半年是高價地,下半年隨著市場的變化而出現了流拍流掛的現象,這勢必影響到土地的供應以及最終計劃的落實。”
除此之外,“地塊流標的出現也給以土地財政為主的地方融資平臺敲響了警鐘”,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如是說。
竇敬麗表示,從今年起,地方政府需要對“招拍掛”中流標、流拍房地產用地通過土地市場動態監測與監管系統及時在線上報。
與此同時,竇敬麗表示,國土部將密切關注土地市場變化,做好政策儲備和預評估。
“地方融資平臺風險已經非常嚴重,國土部的檢測可以讓監管單位直接獲取地方政府土地市場的一手資料,并掌控主動權”,金永祥如是說。
據相關資料顯示,一些地方融資平臺舉債已接近極限,地方政府性債務率已高達94%,個別縣市債務率甚至已經超過400%。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也曾在多個場合強調,今年監管工作重點就是要穩步化解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風險。
據悉,銀監會日前召集銀監局和各大商業銀行負責人召開專題會議部署如何進行2012年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風險監管。將涉及部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項目償還、延期等具體監管措施部署。
樓市調控新信號
土地調控作為房地產調控的重要工具,關注重點從“防地王”轉向檢測地方流標,流拍,金永祥表示,這或許是房地產調控有可能轉向的新信號。
而實際上,與房地產調控密切相關的貨幣政策已經開始轉向。
日前,央行宣布,從2月24日起,年內首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表示,預計將釋放4000億資金,可貸資金增加,這表明貨幣政策開始轉向放松,年內還有下調空間。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表示,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和房地產調控無關,但對于饑渴的房企來說,是一個利好。
據一位接近住建部的人士介紹,“樓市調控行至一年有余,效果明顯,不過,就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和此前調控本意有些偏離。樓市調控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緩解供需矛盾,但是在調控之下,房企可以通過消極拿地、暫停開發規避風險,沒有出現類似于裁員、降價的現象,而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卻在不斷凸顯,重點項目工程難以為繼。”
“從去年8月份,部委聯席研究樓市調控就已經做了相關的討論,房地產調控必須完善。”上述接近住建部的人士如是說。
不過,竇敬麗也強調,今年,國土部將嚴格落實中央各項樓市調控措施,鞏固已有調控成果,促進房價合理回歸。
陳國強表示,土地市場不景氣是地方政府松綁樓市調控的最主要原因,監測地方土地異常成交地塊中流標、流拍情況,除了關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之外,也可以了解地方政府為樓市調控松綁的訴求,并提前規范。
記者調查了解,截止到2月21日,全國有17個城市對樓市調控政策進行微調,其中,住建部叫停了蕪湖、中山、成都、海口等城市的樓市微調政策。
2月21日,國土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長竇敬麗在“國土部2011年房地產用地管理調控等情況”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起,各地需要及時上報“招拍掛”中房地產用地流標、流拍情況。
而在此之前,國土部僅要求各地政府對招拍掛出讓中溢價率超過50%、成交總價或單價創歷史新高的房地產用地通過土地市場動態監測與監管系統及時在線上報。
一位接近國土部的人士表示,此項政策是國土部與金融部門合力,防范因地價大幅度下降引發地方融資平臺風險。
北京大岳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永祥介紹,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已經成為讓決策層擔心的問題。
微調
“防地王”一直是國土部房地產用地管理調控的重點。
早在2011年5月,國土資源部發文,要求各地對招拍掛出讓中溢價率超過50%、成交總價或單價創歷史新高的房地產用地通過土地市場動態監測與監管系統及時在線上報。
不過,在持續的樓市調控下,流標、流拍地塊逐漸取代高溢價率地塊成為土地市場的新問題。
根據國土部統計數據,前7個月,全國土地流標數量達到353塊,同比增長242%。
如果把數據放大到2011年全年可能更大,竇敬麗表示,“去年上半年是高價地,下半年隨著市場的變化而出現了流拍流掛的現象,這勢必影響到土地的供應以及最終計劃的落實。”
除此之外,“地塊流標的出現也給以土地財政為主的地方融資平臺敲響了警鐘”,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如是說。
竇敬麗表示,從今年起,地方政府需要對“招拍掛”中流標、流拍房地產用地通過土地市場動態監測與監管系統及時在線上報。
與此同時,竇敬麗表示,國土部將密切關注土地市場變化,做好政策儲備和預評估。
“地方融資平臺風險已經非常嚴重,國土部的檢測可以讓監管單位直接獲取地方政府土地市場的一手資料,并掌控主動權”,金永祥如是說。
據相關資料顯示,一些地方融資平臺舉債已接近極限,地方政府性債務率已高達94%,個別縣市債務率甚至已經超過400%。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也曾在多個場合強調,今年監管工作重點就是要穩步化解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風險。
據悉,銀監會日前召集銀監局和各大商業銀行負責人召開專題會議部署如何進行2012年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風險監管。將涉及部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項目償還、延期等具體監管措施部署。
樓市調控新信號
土地調控作為房地產調控的重要工具,關注重點從“防地王”轉向檢測地方流標,流拍,金永祥表示,這或許是房地產調控有可能轉向的新信號。
而實際上,與房地產調控密切相關的貨幣政策已經開始轉向。
日前,央行宣布,從2月24日起,年內首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表示,預計將釋放4000億資金,可貸資金增加,這表明貨幣政策開始轉向放松,年內還有下調空間。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表示,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和房地產調控無關,但對于饑渴的房企來說,是一個利好。
據一位接近住建部的人士介紹,“樓市調控行至一年有余,效果明顯,不過,就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和此前調控本意有些偏離。樓市調控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緩解供需矛盾,但是在調控之下,房企可以通過消極拿地、暫停開發規避風險,沒有出現類似于裁員、降價的現象,而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卻在不斷凸顯,重點項目工程難以為繼。”
“從去年8月份,部委聯席研究樓市調控就已經做了相關的討論,房地產調控必須完善。”上述接近住建部的人士如是說。
不過,竇敬麗也強調,今年,國土部將嚴格落實中央各項樓市調控措施,鞏固已有調控成果,促進房價合理回歸。
陳國強表示,土地市場不景氣是地方政府松綁樓市調控的最主要原因,監測地方土地異常成交地塊中流標、流拍情況,除了關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之外,也可以了解地方政府為樓市調控松綁的訴求,并提前規范。
記者調查了解,截止到2月21日,全國有17個城市對樓市調控政策進行微調,其中,住建部叫停了蕪湖、中山、成都、海口等城市的樓市微調政策。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部分龍頭房企加入促銷大戰 下一篇:鐵路債務困境難解 債務率可能還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