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2-3年將是行業洗牌期 風電“過冬”需“遠思維”
來源:新華網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湖南等地采訪了解到,我國風力發電事業經過十一五期間高速發展,矛盾顯現。業界人士認為,風電產業正處于困難的過冬階段,切實提升產品質量,努力提高經濟效益,夯實長遠發展基礎,風電投資…
在湖南等地采訪了解到,我國風力發電事業經過“十一五”期間高速發展,矛盾顯現。業界人士認為,風電產業正處于困難的“過冬”階段,切實提升產品質量,努力提高經濟效益,夯實長遠發展基礎,風電投資才能熬過“洗牌期”,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質量陰影
在風力發電行業,雙饋式風力發電機是與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并駕齊驅的兩條技術線路。雙饋式風力發電機槳片驅動加速齒輪箱帶動電機轉動發電,對齒輪箱、槳片等有較高質量要求。
據記者了解,“十一五”風力發電領域高速發展時期,數十家企業生產的大量產品涌入市場,其中不少企業靠“買圖紙”勉強擠進風電制造業。近兩年,有些風機在變速齒輪箱、槳葉方面存在質量缺陷。運行時間一長,有的風機槳片等部件出現損壞,有的則因齒輪箱漏油、齒輪磨損等問題妨礙風機正常使用,故障停機現象增多。
湖南湘電風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龍辛等人坦言,幾十層樓高的風力發電機一旦出現上述質量問題,對風電場和負責質量保障的生產企業而言,后果都是不好的。
據記者了解,維修更換槳葉或者齒輪箱,往往需要調動400噸車載起重機。這種起重機每臺價值2000萬元左右,“出場費”高。
一些出現批量質量問題的企業和相關風電場,一方面要維護企業聲譽,另一方面要履行售后承諾,只得花很高代價維修出現問題的風機。
“稀土困局”
相關研究統計顯示,目前全世界風力發電領域有大約2成左右的風力發電機屬于永磁直驅機型,我國金風科技(002202)、湘電風能等是這一技術領域的代表企業。
槳片直接驅動電機發電的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效率高、穩定性好,在風電領域被廣泛應用。
據記者了解,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制造必須使用稀土永磁材料釹鐵硼。今年,釹鐵硼價格猛漲。近幾個月,雖然在各種市場力量博弈下價格有所調整,但仍處于高價區間。
中國能源網信息分析部門負責人韓曉平指出,釹鐵硼價格瘋漲,令直驅風力發電機產業不堪重負。
前期,各地一些風電企業對初現端倪的停產、半停產狀況“秘而不宣”,但上游零部件供應商已被要求“暫緩供貨”。
有專家指出,即使未來釹鐵硼價格繼續回落緩解當前困局,只要直驅風機“稀土依賴”繼續存在,行業就難免發展受制于人,處于被動不利狀態。
“行業洗牌”
業內人士認為,在宏觀調控大氣候下,企業間價格戰不可避免,盈利前景不容樂觀。
從宏觀大局看,“十二五”時期,決策層發展風電決心未變;同時希望到2020年陸地風電的成本與煤電持平,其后風電將逐步脫離國家補貼。因此,“降低成本”將成為風電行業未來發展面臨的新“瓶頸”。
記者采訪了解到,年內在風力發電裝備制造業,人才流失、高管辭職的情況較多。這些情況或多或少與風電行業危機有關。
韓曉平認為,未來2-3年將是行業“洗牌期”。
“遠思維”
專家指出,風電項目要在逆境中求得發展和壯大,有選擇地增加研發投入,靠技術進步取得核心競爭力是關鍵。
李進澤等專家建議,國家應該鼓勵風電新技術研究和應用,應通過資金扶持等手段支持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發、改進工藝和優化技術線路,爭取盡快解決制約風電產業的質量和原材料等“瓶頸”問題。
在風電場運營方層面,一些專家認為,行業可持續發展另一個關鍵點在于重視質量和夯實基礎,要轉變奢望靠風電“暴富”的想法,樹立堅守、長遠發展的“遠思維”。
中國華電集團湖南郴州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經理關然負責運營管理湖南風力發電項目——華電仰天湖風電場。關然告訴記者,“華電”選擇在因開發難度大而乏人問津的湖南省建設高山風電場。事實證明,華電這一選擇經過深思熟慮且眼光獨到。
華電仰天湖風電場綜合投資達到每千瓦12000元,高于目前山地風電場8500元左右的水平。
記者看到,風電場盤山公路、機組之間連接公路,寬闊厚實堪比干線公路,急彎處還開辟出數百平方米見方的緩沖帶,為運送各種風電超大型零部件和設備預留了空間。
風機裝到哪兒,路修到哪兒,方便了山民出行,也為風電場贏得了“人緣”。矗立在山間、隘口的風力發電機基座下,護坡和排水系統一應俱全,可以抵御雨季突然來襲的山洪和泥石流。
雖然風場投產較早,但“南車時代”風電機組設備配備了尖端的低電壓穿越部件,從一年多滿負荷運行看,故障率低。
專家指出,以高山風電場為例,穩健運行的風電場需用大約12年時間收回投資成本,全壽命周期剩余年份才能收獲利潤。因此,風力發電是長線投資,要有長遠眼光,要經得起運行強度和時間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