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香港負資產住宅按揭環比大增33倍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曾是香港人心中最痛的負資產,似有卷土重來之勢。 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稱香港金管局)近日公布數據稱,今年第三季度的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宗數,從今年第二季的48宗,大增33倍至1653宗。負資…
曾是香港人心中最痛的“負資產”,似有卷土重來之勢。
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稱“香港金管局”)近日公布數據稱,今年第三季度的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宗數,從今年第二季的48宗,大增33倍至1653宗。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涉及的金額,由6月底的5800萬港元,增至9月底的41.48億港元,占所有未償還按揭貸款總額的0.5%。
“負資產”是指物業市值低于尚未清還的銀行本金。令香港人聞風喪膽的負資產,在2003年6月SARS暴發導致房價狂瀉后達到巔峰。此后,香港經濟復蘇,房價回升,負資產按揭個案逐漸減少。
香港金管局資料顯示,截至當年6月底,香港負資產按揭個案接近10.6萬宗,占總業主人數的22%。也就是說,平均每5位供樓業主,便有1位是負資產。
對于此次負資產的攀升,香港金管局稱,絕大部分的個案涉及按揭成數達九成或以上的貸款,包括銀行職員的住屋按揭貸款和參與按揭保險計劃的貸款。其中無抵押部分的金額,由今年6月底的1800萬港元增至1.65億港元。
實際上,香港房價只是從高位輕微調整。香港金管局自2009年3月以來,推出六輪收緊房地產按揭貸款的措施。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此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曾表示,香港房地產市場已有降溫現象,交投量在7、8月下跌,申請按揭貸款宗數也下降,樓價下調約1.7%。
香港金管局稱,自今年第一季度起,并未有任何拖欠3個月以上的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記錄。金管局還表示,仍需較長時間觀察負資產情況,將繼續密切留意物業市場情況,并應最新發展采取有效監管措施,以維持銀行體系的穩健。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