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部主導鐵路系統自查 未涉及外部關聯方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7月24日晚,在“7·23”甬溫線動車追尾特大事故發生后,鐵道部緊急召開全路運輸安全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全路立刻開展為期兩個月的“安全大檢查”活動,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隱患,以防發生新的嚴…
7月24日晚,在“7·23”甬溫線動車追尾特大事故發生后,鐵道部緊急召開全路運輸安全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全路立刻開展為期兩個月的“安全大檢查”活動,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隱患,以防發生新的嚴重事故。
在這場大排查中,事故的主要責任方上海鐵路局,以及28日在鐵道部自查中被鎖定為重要責任方的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無疑是重中之重。而鐵道部下屬其它鐵路局,中國兩大列車制造商南車、北車,鐵道部下屬的各個勘查設計、施工單位,也同樣感受到了這種“自上而下”的壓力。
29日,一位高鐵專家組成員對本報記者不無憂慮地表示,“這次國家成立調查組去調查,聽說這些人都是很公正的,與這個行業沒什么關系,但這也帶來另一個問題。我估計,他們到現在都沒搞明白這次的事故,中科院院士搞供電,但這次事故跟供電根本就沒關系,而鐵路上的那一套列車運行控制系統是非常獨特的,跟航空、汽車也都不沾邊,這能一樣地分析么?完全是兩碼事。所以,找個真正合適的人很重要,但問題是,找內行、找外行都有問題,又不能找外國人。”
并且,本報記者調查顯示,鐵道部主導的此次“安全大檢查”,截至目前尚局限于這個封閉體系的內部,那些與鐵路安全緊密相關的外部關聯方,尚未被涉及。
鐵路自查
在鐵路體系內部,安全大檢查的壓力正在“一層一層往下傳達”。
在24日21時的緊急會議上,鐵道部部長盛光祖對此次“安全大檢查”提出了五方面的要求,并提出要“突出抓好高鐵安全”,“嚴格落實動車組檢修作業標準,加強接觸網設備檢查整治力度,盡快克服動車組發生的故障,加強沉降地段沉降觀測和防災系統檢修,提升動車組司機素質,維護良好的治安秩序”。
盛光祖還指出,要“加強非正常行車組織”,并“抓好季節性安全工作”,特別是做好應對各種極端氣候情況的準備。
25日晚,此次事故的主要責任方、上海鐵路局開始全面開展安全大檢查活動。新任上海鐵路局局長安路生特別強調稱,“對非正常情況的處置,絕不能搶,一定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安全第一的觀念,不允許有任何僥幸心理。”
而事故車輛D301所屬的北京鐵路局,除了處理事故乘客的安置、賠償問題外,也“圍繞鐵道部部長盛光祖提出的五大方面問題,把重點放到客車、客運和高鐵、提速安全上來,迅速開展對ATP、LKJ管理和高鐵安全八大保障體系的專項整治。”29日,北京鐵路局宣傳處副處長王艷對本報記者稱。
同日,中部某鐵路局一位中層管理人員對本報記者表示,“這次檢查是動真格了,一方面是,對鐵路運輸和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排查,并要求相關責任人簽字。另一方面,強化了考核機制,對工作失誤加大了處罰力度”。
而脫胎于鐵道部的兩大動車制造商南車、北車,也在重點排查之列。29日,中國北車一位人士對本報記者稱,“雖然出事的動車組不是北車制造的,但你沒出事不代表你不會出事。目前的安全大檢查,是從鐵道部到集團公司到我們主機廠,一層一層往下傳達壓力,已經不是我們想怎么做,而是鐵道部、集團公司讓我們怎么做。”
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徐湘林教授表示,鐵道部是一個特殊的機構,既有監管全國鐵路運輸并保證安全的職責,又是鐵路經營的主體,實行自我檢查有一定的難度,“不一定能有好的效果”。
無涉外部
在這樣一個時刻,整個鐵路相關的所有行業都應該進行徹查。
不過,相比鐵道部體系內部的高度緊張,那些外部高鐵設備、服務提供商,尚未被波及。
“鐵道部要求排查的通知是鐵路系統的,和我們沒有關系。”7月29日,世紀瑞爾董秘朱江濱對本報記者稱,“我們自己還沒有開始檢查”。該公司為甬溫線提供“鐵路通信監控系統”和“鐵路綜合視頻監控系統”兩個產品。
為甬溫線提供電力設備的特銳德證券部一位人士,7月28日則回應本報記者稱,“溫州動車事故與我們公司的設備沒有關系,對于安全大檢查的事情,我不太清楚。”
而作為京滬高鐵的三大基建承包商之一,中國水利是否將參與此次大檢查?7月28日,中國水利新聞中心一位人士對本報記者稱:“我們只是個土建建設單位,現在出問題比較多的可能是設備系統方面,出的都是電氣的問題,土建還沒有出現什么問題,鐵道部還沒有聯系過我們。對于安全大檢查,目前還沒有信息。”
“目前,我們沒有接到鐵道部的檢查要求。”為事故列車提供“列控車載系統”的和利時集團一位內部人士7月29日對本報記者稱。
這位和利時人士稱:“我們的技術人員第一時間就趕到了事故現場,雖然當時已經判斷出我們自己的系統運作正常。但出于謹慎考慮,從25日開始,我們把所有與鐵路相關的已有產品、研發項目都暫停了,并進行自我徹查”。
“雖然我們不是直接責任人,但這個時候自查也是應該的。”這位和利時人士稱,“在這樣一個重大事故發生的時刻,或許整個鐵路相關行業都應該進行徹查,堵上漏洞,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在這場大排查中,事故的主要責任方上海鐵路局,以及28日在鐵道部自查中被鎖定為重要責任方的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無疑是重中之重。而鐵道部下屬其它鐵路局,中國兩大列車制造商南車、北車,鐵道部下屬的各個勘查設計、施工單位,也同樣感受到了這種“自上而下”的壓力。
29日,一位高鐵專家組成員對本報記者不無憂慮地表示,“這次國家成立調查組去調查,聽說這些人都是很公正的,與這個行業沒什么關系,但這也帶來另一個問題。我估計,他們到現在都沒搞明白這次的事故,中科院院士搞供電,但這次事故跟供電根本就沒關系,而鐵路上的那一套列車運行控制系統是非常獨特的,跟航空、汽車也都不沾邊,這能一樣地分析么?完全是兩碼事。所以,找個真正合適的人很重要,但問題是,找內行、找外行都有問題,又不能找外國人。”
并且,本報記者調查顯示,鐵道部主導的此次“安全大檢查”,截至目前尚局限于這個封閉體系的內部,那些與鐵路安全緊密相關的外部關聯方,尚未被涉及。
鐵路自查
在鐵路體系內部,安全大檢查的壓力正在“一層一層往下傳達”。
在24日21時的緊急會議上,鐵道部部長盛光祖對此次“安全大檢查”提出了五方面的要求,并提出要“突出抓好高鐵安全”,“嚴格落實動車組檢修作業標準,加強接觸網設備檢查整治力度,盡快克服動車組發生的故障,加強沉降地段沉降觀測和防災系統檢修,提升動車組司機素質,維護良好的治安秩序”。
盛光祖還指出,要“加強非正常行車組織”,并“抓好季節性安全工作”,特別是做好應對各種極端氣候情況的準備。
25日晚,此次事故的主要責任方、上海鐵路局開始全面開展安全大檢查活動。新任上海鐵路局局長安路生特別強調稱,“對非正常情況的處置,絕不能搶,一定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安全第一的觀念,不允許有任何僥幸心理。”
而事故車輛D301所屬的北京鐵路局,除了處理事故乘客的安置、賠償問題外,也“圍繞鐵道部部長盛光祖提出的五大方面問題,把重點放到客車、客運和高鐵、提速安全上來,迅速開展對ATP、LKJ管理和高鐵安全八大保障體系的專項整治。”29日,北京鐵路局宣傳處副處長王艷對本報記者稱。
同日,中部某鐵路局一位中層管理人員對本報記者表示,“這次檢查是動真格了,一方面是,對鐵路運輸和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排查,并要求相關責任人簽字。另一方面,強化了考核機制,對工作失誤加大了處罰力度”。
而脫胎于鐵道部的兩大動車制造商南車、北車,也在重點排查之列。29日,中國北車一位人士對本報記者稱,“雖然出事的動車組不是北車制造的,但你沒出事不代表你不會出事。目前的安全大檢查,是從鐵道部到集團公司到我們主機廠,一層一層往下傳達壓力,已經不是我們想怎么做,而是鐵道部、集團公司讓我們怎么做。”
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徐湘林教授表示,鐵道部是一個特殊的機構,既有監管全國鐵路運輸并保證安全的職責,又是鐵路經營的主體,實行自我檢查有一定的難度,“不一定能有好的效果”。
無涉外部
在這樣一個時刻,整個鐵路相關的所有行業都應該進行徹查。
不過,相比鐵道部體系內部的高度緊張,那些外部高鐵設備、服務提供商,尚未被波及。
“鐵道部要求排查的通知是鐵路系統的,和我們沒有關系。”7月29日,世紀瑞爾董秘朱江濱對本報記者稱,“我們自己還沒有開始檢查”。該公司為甬溫線提供“鐵路通信監控系統”和“鐵路綜合視頻監控系統”兩個產品。
為甬溫線提供電力設備的特銳德證券部一位人士,7月28日則回應本報記者稱,“溫州動車事故與我們公司的設備沒有關系,對于安全大檢查的事情,我不太清楚。”
而作為京滬高鐵的三大基建承包商之一,中國水利是否將參與此次大檢查?7月28日,中國水利新聞中心一位人士對本報記者稱:“我們只是個土建建設單位,現在出問題比較多的可能是設備系統方面,出的都是電氣的問題,土建還沒有出現什么問題,鐵道部還沒有聯系過我們。對于安全大檢查,目前還沒有信息。”
“目前,我們沒有接到鐵道部的檢查要求。”為事故列車提供“列控車載系統”的和利時集團一位內部人士7月29日對本報記者稱。
這位和利時人士稱:“我們的技術人員第一時間就趕到了事故現場,雖然當時已經判斷出我們自己的系統運作正常。但出于謹慎考慮,從25日開始,我們把所有與鐵路相關的已有產品、研發項目都暫停了,并進行自我徹查”。
“雖然我們不是直接責任人,但這個時候自查也是應該的。”這位和利時人士稱,“在這樣一個重大事故發生的時刻,或許整個鐵路相關行業都應該進行徹查,堵上漏洞,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