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企業模式建立才是鋼鐵行業生存發展之道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由于下游絕大多數產業低迷,目前鋼鐵業仍然看不到反轉的希望。在目前鋼市不景氣的大環境下,傳統的賺取差價模式難以為繼,雖然探索新的模式也很困難,但是不創新就等于坐以待斃。華夏模具網表…
由于下游絕大多數產業低迷,目前鋼鐵業仍然看不到反轉的希望。在目前鋼市不景氣的大環境下,傳統的賺取差價模式難以為繼,雖然探索新的模式也很困難,但是不創新就等于坐以待斃。華夏模具網表示,以鋼鐵加工配送中心、電子商務為代表的多種現代模式早已出現,而且隨著鋼材現代市場的腳步加快,優秀的鋼貿企業也正在積極探索更多的盈利模式。
博差價的傳統模式難以為繼
國內鋼材價格持續下滑,貿易商如今多數在吃老本,有的已經吃得差不多了。一家大型鋼貿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還是看不到鋼價的底兒。銷量降低超一半。以前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只需賺取價格差即可獲利。現在鋼貿企業、生產企業同業競爭日趨惡化,生存空間受到擠壓,參與競爭的門檻也在不斷提升,傳統盈利模式已經失靈。”
市場的低迷加上價格的“倒掛”,而漲跌的波段遲遲不出現,鋼貿商若囤貨不僅無利可圖,甚至虧本經營。尤其在當前,鋼貿企業面臨融資成本高、資金緊缺的嚴峻問題,在原本沒有多少盈利空間、甚至虧損的情況下,貿易商自然不愿明知虧損而去囤貨。因此,現在大多數貿易商還是繼續維持現貨操作,但在下降的趨勢中,做現貨如果不是快進快出,很快就會虧損。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這次鋼貿行業的低谷,并不能完全歸咎于大環境的下行。傳統經營模式,是束縛鋼貿行業向前發展的最大絆腳石。在傳統經營模式之下的鋼貿行業,在本質上就是大而全的搬磚工。鋼貿行業生態的惡化,很大程度上表明原有的經營模式已經不能完全適應鋼材貿易的新環境。
現代企業模式的建立是生存之道
面對行業困境,鋼貿企業在積極調整操作方法。作為一級代理商的劉先生表示:“盡量減少庫存是唯一的辦法。我們與鋼廠簽署了極其嚴格的代理協議。約定按期打款,我們根據月發貨量分三次付款給鋼廠,如果不賣,貨壓在手里,錢必須照打。價格倒掛出現后,部分鋼廠會對一級代理商進行差價補貼,以鎖定大型鋼貿商和緩解庫存壓力。”
相比較而言,有固定出貨渠道的貿易商相對受影響較小。鋼貿商阮建介紹道:“我們今年的戰略是穩中求進,不以銷售規模為惟一目標,更加重視企業經營效益,在本輪危機中受沖擊相對較小。我們公司目前月銷售量在2萬噸以上,與往年相比并無明顯下降。”
對此,某鋼貿行業協會會長羅勁軍認為:“現代企業模式的建立是目前鋼貿企業重要的生存之道。企業要準確定位盈利模式,實現差異化競爭。比如可以依托大型用鋼企業建立鋼材加工中心,將下游行業的前段加工轉移到加工中心來實現,以個性化的產品規避惡性價格競爭。”華夏模具網指出,未來能夠生存和發展的鋼貿企業,應該是在服務、產業鏈上創造價值和增值的企業,是能夠高效率使用資源的企業。同時,作為資金密集型企業,如何利用現代金融服務創新手段,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以及降低運輸成本、優化業務流程等,都值得鋼貿企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