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能可與斯特拉塔達成協議“超級合并”改變全球礦業格局
來源:人民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2月7日,全球大宗商品貿易行業最大上市企業瑞士嘉能可與全球第五大礦業公司瑞士斯特拉塔達成協議,同意合并,并稱新公司將成為全球第四大礦業集團。輿論認為,這筆合并交易不但將改變全球礦業…
2月7日,全球大宗商品貿易行業最大上市企業瑞士嘉能可與全球第五大礦業公司瑞士斯特拉塔達成協議,同意合并,并稱新公司將成為全球第四大礦業集團。輿論認為,這筆合并交易不但將改變全球礦業格局,而且還將引起新一輪的礦業并購潮。
嚴重影響大宗商品定價
這次合并相當于組建了從開采到生產銷售的中上游產業鏈聯盟,合并后的公司將成為世界最大的電煤供應商、最大鋅礦生產商和第三大銅礦生產商。更重要的是,這筆交易對大宗商品定價將具有極大的影響力。英國《金融時報》根據兩家公司公布的數據計算,合并后的集團將占領大約30%的動力煤國際交易市場。合并前,斯特拉塔已是全球最大的動力煤供應商,加上嘉能可自身產量以及交易的第三方產品,合并后的公司將成為日本、韓國和中國發電廠至關重要的燃料供應商。
澳大利亞資源公司首席執行官斯托伊科維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嘉能可和斯特拉塔兩大巨頭合并后,將成為可以與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力拓相抗衡的全球資源巨擘之一。礦業領域的競爭從而會更加激烈,甚至達到白熱化的地步。不過,由于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和力拓對市場的深層影響和長期占據,嘉能可與斯特拉塔合并后的新公司還是很難改變三大巨頭在礦產品市場的主導地位。
據彭博社統計,2011年全球礦業并購規模達980億美元,比2010年增加220億美元,平均收購溢價達23%。目前全球礦業企業現金充足,花旗集團預計2012年該行業將投入1340億美元以增加資產,比2010年增長23%。有分析認為,嘉能可和斯特拉塔合并將刺激更多礦業公司通過并購來做大規模,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大力推動資源行業整合
雖然近年來的經濟和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礦業并購有所沉寂,但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全球礦產資源行業的整合仍處于黃金時期。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的強勁需求成為全球礦業并購浪潮的主要推動力,使大宗商品市場出現了罕見的牛市。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6日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去年全球礦業并購案達到1008起,遠高于2005年的564起。安永指出,全球礦業并購目前處于有利時期,一方面,大宗商品價格依然很高;另一方面,金融市場上融資成本很低,有利于公司籌集并購所需資金。
談及全球資源行業整合趨勢,美國洛克爾礦業咨詢機構主席邁克·洛克爾預計,未來將有更多“超級合并”發生,使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同時,跨國礦業巨頭將會更加激烈地爭奪一些位于發展中國家的“一線資產”,如位于贊比亞、莫桑比克,以及蒙古國的礦業資產。
全球礦業競爭更趨激烈
盡管對企業本身來說,合并帶來的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協同效應,但是,對于世界經濟和消費者而言,這次“超級合并”所產生的影響更加深遠。分析人士表示,嘉能可與斯特拉塔的合并,最終可能損害下游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因為它們的合并屬于供應鏈的垂直并購。合并后的新公司將進一步增強對全球煤炭、鋅、銅和鉛等大宗商品開采和貿易的控制力,并削弱市場競爭。
全球鋼鐵行業的狀況就是“店大欺客”的最好印證。《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指出,世界最大的鋼鐵企業安賽樂—米塔爾在2011年上半年的收入為26億美元,相比之下,世界最大的礦產商必和必拓同期收入則達131億美元。目前,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及力拓這三巨頭主宰著全球鐵礦石行業,三家礦商的合計出口量約占該大宗商品全球出口量的70%,而且它們還在不斷收購一些中小礦企。
斯托伊科維奇認為,瑞士兩大巨頭的合并對于中國等新興經濟體來說并不是壞事。新興經濟體可以有更多的供貨渠道選擇,甚至在價格上也能有更多的談判余地。同時,這也應該有利于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因為中國企業有了更多的合作伙伴。然而,需要注意的一個關鍵問題是,隨著嘉能可與斯特拉塔合并后全球礦業市場產生的新一輪激烈競爭,國際貿易和投資的游戲規則可能會更加嚴格和殘酷。無論對中國企業,還是其他國家的企業來說,這都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點評
張建平(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這次并購將使上游主要礦產資源的壟斷程度進一步提升,有利于供應商增強對能源礦產的控制能力和談判能力,卻不利于下游使用者。同時,并購還將對礦產資源冶煉企業產生影響,因為冶煉的收益一方面取決于上游資源價格,一方面取決于下游購買價格。目前,中國在冶煉環節承接了很多國際產業轉移,產能非常大。中國神華(601088,股吧)、五礦等企業與國際巨頭之間不是單純的買,也有賣,互有需求。并購及其后續影響給中國的能源資源企業在戰略上如何應對帶來了新的課題。
嚴重影響大宗商品定價
這次合并相當于組建了從開采到生產銷售的中上游產業鏈聯盟,合并后的公司將成為世界最大的電煤供應商、最大鋅礦生產商和第三大銅礦生產商。更重要的是,這筆交易對大宗商品定價將具有極大的影響力。英國《金融時報》根據兩家公司公布的數據計算,合并后的集團將占領大約30%的動力煤國際交易市場。合并前,斯特拉塔已是全球最大的動力煤供應商,加上嘉能可自身產量以及交易的第三方產品,合并后的公司將成為日本、韓國和中國發電廠至關重要的燃料供應商。
澳大利亞資源公司首席執行官斯托伊科維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嘉能可和斯特拉塔兩大巨頭合并后,將成為可以與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力拓相抗衡的全球資源巨擘之一。礦業領域的競爭從而會更加激烈,甚至達到白熱化的地步。不過,由于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和力拓對市場的深層影響和長期占據,嘉能可與斯特拉塔合并后的新公司還是很難改變三大巨頭在礦產品市場的主導地位。
據彭博社統計,2011年全球礦業并購規模達980億美元,比2010年增加220億美元,平均收購溢價達23%。目前全球礦業企業現金充足,花旗集團預計2012年該行業將投入1340億美元以增加資產,比2010年增長23%。有分析認為,嘉能可和斯特拉塔合并將刺激更多礦業公司通過并購來做大規模,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大力推動資源行業整合
雖然近年來的經濟和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礦業并購有所沉寂,但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全球礦產資源行業的整合仍處于黃金時期。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的強勁需求成為全球礦業并購浪潮的主要推動力,使大宗商品市場出現了罕見的牛市。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6日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去年全球礦業并購案達到1008起,遠高于2005年的564起。安永指出,全球礦業并購目前處于有利時期,一方面,大宗商品價格依然很高;另一方面,金融市場上融資成本很低,有利于公司籌集并購所需資金。
談及全球資源行業整合趨勢,美國洛克爾礦業咨詢機構主席邁克·洛克爾預計,未來將有更多“超級合并”發生,使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同時,跨國礦業巨頭將會更加激烈地爭奪一些位于發展中國家的“一線資產”,如位于贊比亞、莫桑比克,以及蒙古國的礦業資產。
全球礦業競爭更趨激烈
盡管對企業本身來說,合并帶來的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協同效應,但是,對于世界經濟和消費者而言,這次“超級合并”所產生的影響更加深遠。分析人士表示,嘉能可與斯特拉塔的合并,最終可能損害下游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因為它們的合并屬于供應鏈的垂直并購。合并后的新公司將進一步增強對全球煤炭、鋅、銅和鉛等大宗商品開采和貿易的控制力,并削弱市場競爭。
全球鋼鐵行業的狀況就是“店大欺客”的最好印證。《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指出,世界最大的鋼鐵企業安賽樂—米塔爾在2011年上半年的收入為26億美元,相比之下,世界最大的礦產商必和必拓同期收入則達131億美元。目前,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及力拓這三巨頭主宰著全球鐵礦石行業,三家礦商的合計出口量約占該大宗商品全球出口量的70%,而且它們還在不斷收購一些中小礦企。
斯托伊科維奇認為,瑞士兩大巨頭的合并對于中國等新興經濟體來說并不是壞事。新興經濟體可以有更多的供貨渠道選擇,甚至在價格上也能有更多的談判余地。同時,這也應該有利于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因為中國企業有了更多的合作伙伴。然而,需要注意的一個關鍵問題是,隨著嘉能可與斯特拉塔合并后全球礦業市場產生的新一輪激烈競爭,國際貿易和投資的游戲規則可能會更加嚴格和殘酷。無論對中國企業,還是其他國家的企業來說,這都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點評
張建平(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這次并購將使上游主要礦產資源的壟斷程度進一步提升,有利于供應商增強對能源礦產的控制能力和談判能力,卻不利于下游使用者。同時,并購還將對礦產資源冶煉企業產生影響,因為冶煉的收益一方面取決于上游資源價格,一方面取決于下游購買價格。目前,中國在冶煉環節承接了很多國際產業轉移,產能非常大。中國神華(601088,股吧)、五礦等企業與國際巨頭之間不是單純的買,也有賣,互有需求。并購及其后續影響給中國的能源資源企業在戰略上如何應對帶來了新的課題。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從BDI指數下跌看船運市場 下一篇:“山東鋼鐵”呼之欲出 未來備受機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