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鋼宣鋼高爐煉鐵技術進步
來源:2019年第七屆煉鐵對標、節能降本及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河鋼宣鋼高爐煉鐵技術進步龐江 張二星 王斌 胡智龍 馮艷國 張利波(河鋼宣鋼煉鐵廠,河北省張家口宣化區,075100)摘 要:對宣鋼高爐煉鐵技術進步進行了總結。宣鋼高爐以上部裝料制度轉…
河鋼宣鋼高爐煉鐵技術進步
龐江 張二星 王斌 胡智龍 馮艷國 張利波
(河鋼宣鋼煉鐵廠,河北省張家口宣化區,075100)
摘 要:對宣鋼高爐煉鐵技術進步進行了總結。宣鋼高爐以上部裝料制度轉型為突破點,勇于探索、創新,不斷總結提高,實現了高爐長期穩定順行,利用系數逐年提高,焦比、燃料比逐年下降。通過燒結工序降低SiO2、FeO、MgO等措施,提高燒結礦、球團礦還原度,提升了燒結礦球團礦品質,焦炭降灰、降硫,為高爐冶煉技術進步創造了原燃料條件。 2018年攻克了低風溫操作技術難關,針對1#高爐爐缸炭磚溫度升高,成功的實施了高效綜合護爐技術。近年來,宣鋼高爐煉鐵技術得到了長足進步。
關鍵詞:高爐 精料 技術進步
1 前言
目前宣鋼有3座高爐,2500m3×2+2000m3×1。近年來,河鋼宣鋼鐵前工序多措并舉,以精料生產為基礎,提升入爐原燃料質量,以上部裝料制度轉型為突破口,實現了長期穩定順行,針對風溫的降低,不斷探索、研究,突破低風溫操作技術瓶頸,較好的處理護爐與強化的矛盾,高爐利用系數不斷提高,燃耗指標持續下降,取得了較大的技術進步。
表1 宣鋼兩座2500m3高爐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 利用系數 t/m3d | 焦比 kg/t | 煤比 kg/t | 燃料比 kg/t | 風溫 ℃ | 綜合品位 % |
2011年 | 2.057 | 416 | 132 | 590 | 1126 | 57.02 |
2012年 | 1.976 | 399 | 121 | 556 | 1072 | 56.97 |
2013年 | 2.268 | 380 | 107 | 530 | 1100 | 56.93 |
2014年 | 2.213 | 377 | 109 | 522 | 1110 | 57.2 |
2015年 | 2.240 | 358 | 120 | 517 | 1094 | 56.72 |
2016年 | 2.181 | 360 | 121 | 520 | 1064 | 56.42 |
2017年 | 2.179 | 363 | 127 | 527 | 1063 | 57.02 |
2018年 | 2.323 | 360 | 138 | 531 | 995 | 57.34 |
2 提升原燃料質量
2.1 提升焦炭質量
2017年宣鋼自產焦炭逐步降低硫含量,高硫煤配比由8%降至4%,配加低硫焦煤新資源15%,焦炭含硫由0.90%降至0.83%,同時精細配煤,合理調整用煤礦點,控制焦炭灰分不超13.0%,焦炭平均粒級由50mm左右逐步提高到52mm,轉鼓強度提高1.4個百分點,反應后強度保持67%以上。
表2 宣鋼焦炭灰分、硫分變化情況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焦炭灰分,% | 12.76 | 12.8 | 12.86 | 12.65 |
焦炭硫分,% | 0.9 | 0.92 | 0.84 | 0.78 |
表3 宣鋼焦炭平均粒度、強度變化情況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焦炭平均粒度,mm | 50.6 | 52.2 | 52.5 | 51.9 |
焦炭M40,% | 86.1 | 86.8 | 87.2 | 87.5 |
焦炭M10,% | 6.3 | 6.2 | 6.1 | 6.1 |
反應后強度,% | 67.6 | 67.2 | 67.4 | 67.7 |
2.2 提升燒結礦質量
2016年四季度后,燒結礦保持堿度穩定基礎上逐步降低SiO2,降低MgO。SiO2由之前的5.5~6.0%降至5.3%左右,MgO由2.2%降低至1.8%,燒結礦品位提高由54.5%提高至56%左右。轉變觀念,不再通過高FeO保強度,推行低水、低碳、厚料層操作,FeO含量降低了1.4個百分點,為提高燒結礦還原度提供有力保障。
降低SiO2、FeO、MgO后改善了燒結礦冶金性能,改善了礦相組成,并不斷研究SiO2、FeO、MgO、堿度之間的相互匹配關系,優化入燒原料結構,燒結礦還原度提高到80%~82%。
2.3 提升球團礦質量
開展生球合格粒級攻關,穩定混精結構,強化造球作業,穩定混合料水分,嚴格進廠精粉細度,生球8mm~16mm粒級含量超過82%。調整熱工參數,提高氧化氣氛,球團礦FeO含量低于1.5%。
2.4 降低有害元素含量
通過控制進廠原料有害元素,控制高鋅物料循環使用,合理配料,實現了入爐鋅負荷≤350g/t,堿負荷≤4kg/t的控制目標,減輕了對高爐的危害。
3 高爐操作技術進步
3.1 高爐上部裝料制度的轉變
2012年之前,宣鋼高爐布料模式以“中心加焦”為主,但受原燃料條件與操作影響,這種布料模式沒有發揮積極作用,導致高爐長期燃耗高,產量低。2012年各高爐逐步將“中心加焦”向“平臺+漏斗”模式轉變,拓寬焦炭平臺,穩定邊緣氣流,適當降低中心氣流強度,保持中心氣流窄而強。以宣鋼2#高爐為例說明上部裝料制度轉變效果,見表4。上部裝料制度轉型效果見表5.
表4 宣鋼2#高爐裝料制度轉變前后對比
| 2#高爐調整前 | 2#高爐調整后 |
爐頂溫度 | 200℃-250℃ | 150℃左右 |
爐頂打水量 | 15t以上 | 0 |
料動情況 | 偏尺、滑料,不均勻 | 均勻,兩尺不偏 |
爐身靜壓差Ⅱ | 70kPa-75kPa | 40kPa-50kPa |
全爐壓差 | 170kPa-175kPa | 150kPa-155kPa |
風量 | 4300m3/min-4400m3/min | 4650m3/min以上 |
鼓風動能 | 低于9500kg·m/s | 11000-12000kg·m/s |
煤氣CO2 | 14%-15% | 19%-20% |
布料溜槽壽命 | 3個月 | 12個月 |
表5 宣鋼1#、2#高爐上部裝料制度轉型效果對比
| 轉型前 | 轉型后 | 比較 | |||
1#高爐 | 2#高爐 | 1#高爐 | 2#高爐 | 1#高爐 | 2#高爐 | |
利用系數,t/m3d | 2.077 | 1.88 | 2.212 | 2.24 | 0.135 | 0.36 |
焦比,kg/t | 411 | 437 | 368 | 366 | -43 | -71 |
燃料比,kg/t | 588 | 579 | 538 | 511 | -50 | -68 |
系數偏低。
3.2 工藝參數調整優化
為產量,宣鋼高爐積極提高風量,各高爐提高風量100m3/min-150m3/min。提高風量后,為控制爐內氣流流速、降低高爐燃耗,兩座2500m3高爐提高頂壓10kPa至15kPa。為進一步穩定氣流,降低高爐燃耗,通過擴大礦批,增加礦層厚度,調整優化上、下部裝料制度,煤氣中CO2含量提高至20%以上,提高了煤氣利用率。
3.3 突破低風溫操作技術瓶頸
由于宣鋼兩座2500m3高爐配加轉爐煤氣后,因轉爐煤氣含塵較高,造成熱風爐格子磚渣化、煤氣換熱器堵塞,風溫低于1000℃。風溫下降后,對高爐上下部操作制度進行調整,達到送風制度合理、提高煤氣利用率的目的:
(1)風口前理論燃燒溫度的控制。提高富氧率,1#高爐由3.7%提高至4.2%,2#高爐由3.5%提高至4.5%。限制煤比,煤比不超過145kg/t,同時控制煙煤配比,風口前理論燃燒溫度2100℃至2200℃。
(2)加長風口長度,縮小風口面積。風口長度由L585mm加長至L615mm,1#高爐使用17個長風口,風口面積由0.3357m2縮小至0.3285m2,2#高爐全部使用長風口,風口面積由0.3321m2縮小至0.3248m2,風口前回旋區向爐缸中心延伸。
(3)熱制度、造渣制度的控制。適當提高爐溫,由0.25%-0.40%提高至0.30%-0.45%,爐渣堿度由1.20倍提高至1.25倍,補充爐缸熱量。
(4)上部裝料制度的調整。發展中心氣流、保持一定的邊緣氣流。邊緣氣流不能過分抑制,也不可過分發展,否則極易造成爐墻粘結,密切關注爐體溫度和熱負荷變化,加強爐型管理,及時調整。
通過調整,兩座2500m3高爐回旋區合理性見表6,爐況順行程度改善,
表6 宣鋼兩座2500m3高爐回旋區尺寸
| 回旋區長度 | 回旋區高度 | 回旋區面積占比 | 合理性判斷 |
宣鋼1#高爐 | 1.10m-1.15m | 0.70m | 40.45% | 合理 |
宣鋼2#高爐 | 1.14m-1.18m | 0.72m | 40.86% | 合理 |
3.4 宣鋼高爐高效綜合護爐技術
宣鋼1#高爐已經處于爐役末期階段,爐缸耐材存在不同程度的侵蝕。爐缸炭磚溫度升高,尤其是鐵口區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宣鋼1#高爐爐體水量已經用至最高,沒有調節余量。日常操作中,維持鈦負荷8kg/t至9kg/t,高度重視爐缸炭磚溫度變化,重在預防,防治結合,在溫度上升較快的初期就采取護爐措施,避免了大幅度提高鈦負荷高爐操作難度增加,造成技術經濟指標下降。護爐時,采取整體護爐與局部護爐相結合的方式,采取多種護爐措施,同時還要處理好護爐與強化冶煉的矛盾。護爐措施主要有:
(1)由于服役時間較長,配加鈦礦提高鈦負荷,提高鈦負荷至高于9kg/t(Fe)以上,整體護爐。由于宣鋼高爐工藝布置特殊性,如燒結提高鈦含量,會造成不需要護爐的高爐鈦負荷升高,影響其它高爐的操作,配加鈦礦后,克服了“一人感冒全家吃藥”的弊端。
(2)調整高爐操作參數。生鐵[Si]由0.25%-0.40%提高至0.35%-0.50%,爐渣堿度提高至1.20倍-1.25倍,促進鈦還原,生鐵含硫低于0.025%,生鐵一級品率≥95%,利于形成保護層。
(3)加強鐵口維護。鐵口深度控制在3.0米至3.2米,嚴禁潮鐵口出鐵、悶炮操作,杜絕燒鐵口,保持全風高壓堵口率,維護鐵口泥包完整。
(4)局部護爐,堵風口操作。如爐缸炭磚溫度繼續升高,對應部位的冷卻壁熱流強度超過控制標準,堵風口操作,強化局部護爐。
4 結語
2018年下半年2#高爐新建一座熱風爐,12月投入使用,風溫已經達到1100℃,1#高爐風溫在1000℃至1050℃,并且處于爐役末期,對高爐產量和技術指標造成很大影響。
盡管宣鋼煉鐵技術取得了一些進步,但與集團兄弟單位、全國先進相比,在生鐵產量、燃料消耗、新工藝新技術應用等方面還存在明顯差距。
- [騰訊]
- 關鍵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