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丸工藝鋼丸的選擇
來源:我的鋼鐵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拋丸工藝是利用高速運動的鋼丸(60~110m/s)連續沖擊被強化工件表面,迫使靶材表面和表層(0.10~0.85mm)在循環性變形過程中發生強化的一種機械方面的表面處理工藝。一般拋丸工藝鋼丸的選擇…
拋丸工藝是利用高速運動的鋼丸(60~110m/s)連續沖擊被強化工件表面,迫使靶材表面和表層(0.10~0.85mm)在循環性變形過程中發生強化的一種機械方面的表面處理工藝。一般拋丸工藝鋼丸的選擇原則是:
1、材質的選用
鋼丸分為研磨鋼丸(鍛鋼丸)和高錳鋼鑄鋼丸兩種。由于鍛鋼丸的循環使用壽命可達到鑄鋼丸的3倍以上;同時綜合成本低,鍛件鋼丸噸耗降低約30%。此外鑄鋼丸由于制造工藝限制,自身存在氣孔、砂眼等鑄造缺陷,一般采用鍛鋼丸較多。
2、形狀的選用
鋼丸顆粒形狀,可分為球形、棱角形和柱形三種基本形狀。拋丸清理所用的鋼丸普遍采用球形,其次是柱形;從提高外觀質量角度考慮,鍛件表面清理及噴丸強化時最好采用球形鋼丸。
研磨鋼丸顆粒選用帶有棱角的近似球形顆粒,新鋼丸具有一定的棱角,可以實現快速清理、提高清理效率。首次添加時應適當混加一定比例的球形研磨鋼丸,來改善外觀質量。隨著鋼丸棱角經過反復使用磨損后,會逐漸變為球形的。
3、鋼丸粒度的選用
鋼丸直徑的選擇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從使用情況看,使用時鋼丸因磨損直徑不斷減小,有利于照顧到較小的內圓角的清理及強化。拋丸清理時使用一段時間達到平衡后,鋼丸粒度尺寸基本保持不變。因而鋼丸直徑范圍可選擇寬一些,亦可配級使用,即各種型號按一定比例摻起來使用。一般:
⑴小型鍛件(≤20kg的鍛件)采用1.0mm鋼丸(1.0mm為60%、1.1~1.2mm為5%、0.9mm為25%、0.8mm以內為10%);
⑵大型鍛件(20~150kg的鍛件)采用1.5mm鋼丸(1.5mm為60%、1.6~1.7mm為5%、1.3mm為25%、1.2mm以內為10%)。
4、鋼丸硬度的選用
鋼丸硬度應適中:鋼丸硬度過高,則打到工件表面上易破裂,并吸收能量,降低沖擊功,循環壽命短。鋼丸硬度太低時,鋼丸易變形,自身變形時吸收了沖擊能量,降低沖擊功,清理及表面強化效果不理想。
硬度適中的鋼丸清理及表面強化清理效果為最好。黑色金屬一般要求鋼丸硬度值應高于鍛件表面硬度5~10HRC。
- 上一篇:鍍鋅鋼板的基本分類 下一篇:鞍鋼成功開發煉焦用煤自動檢測技術
- [騰訊]
- 關鍵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