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隱身涂層材料的研發
來源:中國聯合鋼鐵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標體,主要是通過可變發射率或者低發射率材料來控制目標的熱輻射、太陽能吸收率和隔熱能力。紅外隱身涂層以低發射率為目標,通過將大部分電磁波在材料表面反射掉的方式來降低材料的紅外輻射…
標體,主要是通過可變發射率或者低發射率材料來控制目標的熱輻射、太陽能吸收率和隔熱能力。紅外隱身涂層以低發射率為目標,通過將大部分電磁波在材料表面反射掉的方式來降低材料的紅外輻射,也即通過高反射率來降低對電磁波的吸收,因此,具有高介電常數的金屬及半導體材料由于能夠有效反射電磁波,成為最主要的低發射率材料,其微觀結構、顆粒形貌、取向分布等決定著涂層的性能。
常見的低發射率金屬材料包括 Al,Ag,Cu 等。通過成分、形貌等進行改性是該類材料研究的重點。片狀化形貌有利于提高介電極化,進而提高反射率,降低發射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通過層離技術,將 Cu 與助劑一起球磨形成具有表面包覆的片狀顆粒,層離后的 Cu 顆粒集中在涂層表面并獲得了低于 0.1 的發射率。西安交通大學對 Cu 進行了改性處理,包覆了聚乙烯蠟的 Cu 粉末具備了一定的抗氧化性能,在經過長時間老化后,發射率的變化情況優于未包覆的 Cu 涂層。對于Al涂層,經過熱老化處理,由于 Al 顆粒氧化以及粘接劑的分解,使得 Al/聚硅氧烷復合物表面結構、粗糙度以及電導率發生變化,從而提高了紅外發射率。意大利和芬蘭的研究人員通過銀納米線的隨機混合,形成具有一定頻率選擇特性的低發射率涂層。
紅外低發射率涂層的性能還與粘接劑吸收性能密切相關。由于金屬涂料在涂層表面的作用很強,所以,通過涂層制備技術以及粘接劑控制金屬涂料的排列分布,是改善紅外低發射率涂層實現背景應用的關鍵之一。所選擇的紅外低吸收率粘接劑體系包括: 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和聚酯樹脂。在低發射率涂層的制備中,為了獲得適度的黏度,濕涂層常含有許多有機溶劑。當溶劑分子向涂層上表面擴散時,對Al薄片形成的浮力影響Al涂料在涂層中的分布。環氧樹脂黏度最低,因此在涂層干燥過程中產生的浮力最大,涂層表面片狀Al粉密度最高,而丙烯酸樹脂涂層表面 Al 粉密度最低。由于電磁波入射到涂層時,表面的反射最大,隨著涂層厚度逐漸衰減,因此表面 Al 粉排布越平整、密度越大,反射就越好。另外,通過在低發射率材料 Cu 表面包覆 Al ,也可提高低發射率涂層的防腐蝕能力。
紅外隱身涂層材料的研發一個重要方向是多頻譜兼容隱身性能。紅外雷達兼容涂層設計主要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復合材料技術,將紅外、雷達隱身涂層材料以各種方式復合在一起,形成兩種性能兼備的隱身涂層,但是兩類材料的性能常常會相互影響,難以達到單類涂層的隱身性能; 另一種是采用人工濾波結構,通過紅外高反射雷達高吸收的方式實現隱身兼容。
- 上一篇:實芯純鈣線在LF精煉工藝的應用研究 下一篇:高強度結構鋼Q690E的開發
- [騰訊]
- 關鍵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