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鐵低成本生產策略研討
來源:中國煉鐵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1前言目前鋼鐵行業面臨虧損或微利,產品供需矛盾突出,銷售困難,貨款難以回籠。業內人士認為,2014年鋼鐵行業的發展,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鋼鐵企業要長期過苦日子、緊日子的思想準備。面對…
1 前言
目前鋼鐵行業面臨虧損或微利,產品供需矛盾突出,銷售困難,貨款難以回籠。業內人士認為,2014年鋼鐵行業的發展,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鋼鐵企業要長期過苦日子、緊日子的思想準備。
面對日益嚴重的局勢,鋼企怎樣應對?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改革的藍圖對經濟發展,對鋼鐵產業的影響會逐步顯現,鋼企要主動適應和參與宏觀改革進程,突破發展瓶頸,提升發展質量。
鋼鐵工業仍然是資源依賴性工業,煉鐵系統是鋼鐵工業中資源消耗大戶。煉鐵系統消耗的資源占整個鋼鐵生產流程90%,能源消耗占整個生產流程的70%,煉鐵系統的生產成本占整個鋼鐵生產流程60%。由此可見,煉鐵系統是鋼鐵生產流程的資源消耗大戶,能源消耗大戶,是鋼鐵生產的成本中心。過去的煉鐵冶煉方針已經不適應嚴酷的市場,,必須改變生產策略,對工藝進行優化,樹立科學的高爐冶煉觀,努力降低成本。
2 高爐冶煉觀應順應市場變化
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鋼鐵生產已從高利潤轉變為低利潤甚至無利潤產業。
在前幾年,國內許多鋼鐵企業把“發展才是硬道理”演變為“硬發展才是道理”,積極擴能,努力提高生產規模,市場興旺,開足馬力,獲取利潤。高產是適應市場的需要,高產也是高效。推行高冶煉強度、高利用系數為煉鐵廠的主要目標。大量從國外進口優質礦石和采購優質的焦炭,采用富氧鼓風等強化手段,達到高利用系數。
風云突變,2012年以來,鋼鐵市場發生了根本變化。中鋼協數據顯示,2013年1~10月份,國內鋼材平均結算價格已降至3462元/t,與2012年相比,降幅達8.9%,企業虧損已經達到了非常難以容忍的程度。中鋼協統計數據還顯示,鋼鐵全行業實現利潤116.8億元,行業的利潤率是僅為0.48%,平均每噸鋼利潤28元/t。其中,鋼鐵生產企業主營業務利潤為58億元,若按主營業務利潤來算,每噸鋼創造的效益僅4.2元/t。
分析鋼鐵業面臨的困境,產能過剩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多年來,盡管鋼鐵業的產能調控政策并沒有少出臺,但現實卻是一邊是落后產能被淘汰,一邊是新項目不斷上馬,產能越減越多。2009年中國鋼鐵產能約為7億t,到2013年該數字已增至9.76億t。這也正是導致鋼價持續低迷,最終拖累鋼企利潤的原因之一。。
對于中國鋼鐵行業來說,去產能已經刻不容緩。2013年10月15日,國務院出臺了《化解產能過剩政策的指導意見》,稱將有效地推進和化解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其中,鋼鐵業作為產能過剩的大戶,將需在未來5年壓縮8000萬t的總產能。
“依靠產能釋放、產能增加來攤薄成本,賺取效益來領先對手的思維已經不能奏效,鋼鐵企業一定要克服傳統習慣思維,轉變發展方式,探索穩產增效,甚至是減產增效,并從單純的生產商向服務商轉變。”中國鋼鐵協會副會長張長富如是說。
從上述分析表明,煉鐵生產要緊跟時代步伐,以降低成本為中心,樹立科學的高爐冶煉觀,探索合理的冶煉強度和利用系數,選取經濟的爐料結構,緊中求活渡難關。
3 高爐生產具體措施
3.1控制適宜的產量
既然增加產量不能攤薄成本,獲取效益取勝對手,那就要深入研究產量定位,探索穩產增效,找到產量的拐點,獲取最高效益。
隨著市場的變化,要求高爐產量、利用系數也隨之變化。面對當前復雜的形勢,除了淘汰部分落后產能外,苦練內功,降低成本,適當壓產也是理性選擇,甚至是上策。
2008年,市場疲軟,日本許多鋼鐵企業處在虧損的邊緣。JFE千葉6號高爐依靠改變冶煉操作制度,在低燃料比的條件下,高爐利用系數由2.30t/(m3.d)下降至1.60t/(m3.d),穩定生產,達到很好的效果。高爐難得有高彈性、靈活性和柔韌性,需要高超的冶煉技術支撐。為了適應目前嚴峻的形勢,降低利用系數、降低燃料比的經驗是值得借鑒和效仿的。
降低利用系數不是簡單減風操作,而是一項系統工程,且還需摸索和實踐。還得結合價值工程研究本企業的“臨界產量”,以達到效益最佳,或虧損最低。
技術上,研究適宜的鼓風動能、風速、進風面積、高爐壓差、爐料分布、煤氣分布、軟熔帶分布的規律,從而達到較低的燃料比。
過去,我們沒有長期低利用系數、低燃料比的操作,對這種操作和冶煉規律不熟悉,需要時間摸索。如果過分壓制邊緣可能導致邊緣結厚、粘結,邊緣活躍程度受到限制,甚至影響高爐行程。高爐降低冶煉強度后,風量下降使鼓風動能降低,必須采取措施,保持爐缸中心活躍,避免爐缸堆積,中心死料柱脹大。并防止爐缸側壁溫度升高。
3.2尋求臨界冶煉強度
過去為了追求產量,提高冶煉強度,燃料比也跟著上升了。在當前市場環境下,這種做法,只能使利潤減少,甚至虧損增大。
我們研究焦比與冶煉強度關系發現,隨著冶煉強度升高焦比逐步下降,進入谷底,焦比保持相對穩定,且維持較低的水平,我們把這個區間叫“臨界冶煉強度”。超過這個區間的冶煉強度,隨著冶煉強度提升,焦比升高逐步加快。
維持臨界冶煉強度,讓焦比維持較低水平,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
臨界冶煉強度不是一成不變,與原燃料結構、鼓風動能、進風面積等冶煉條件和冶煉制度有關。在我們探討時,固定其它條件,分析焦比與冶煉強度的關系。
過去我們把冶煉強度來衡量高爐爐缸的消化能力、爐缸工作狀態。也有學者反對用冶煉強度來衡量高爐的強化程度,冶煉強度不能反映爐內真實情況。但是,適度降低冶煉強度,有利于降低燃料消耗。
當然,這與我們冶煉釩鈦礦的要求相悖。釩鈦礦冶煉要求大風、高氧位、高冶煉強度。因此,既要兼顧成本,又要滿足釩鈦礦冶煉的要求。要保證適宜的冶煉強度。
3.3確立原料高性價比和校正品位的概念
在原料結構調整上,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作為課題研究。當時國內幾個大的鋼鐵企業用部分優質的進口塊礦代替部分昂貴的進口球團礦,取得成功,打破了100%熟料的禁錮,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
燒結礦的配礦比高爐的原料結構對成本影響更大。許多企業成立專門隊伍,研究燒結配礦以獲取較低的配礦成本和良好的燒結性能。
對礦石按性價比排序,選取性價比高的礦石,控制性價比低的礦石。將各種礦石組合,尋求最低配料成本。
對礦石采購實行定點、擇優、比價。要求每一個礦種質量穩定,供應數量穩定,進貨渠道要固定,從而保證供貨均勻穩定。對礦石的評價不再是簡單的價格和品位的比較,對礦種評價還要考慮有害和有益的物質或氧化物。有企業對評價品位校正為:Fe%/[1-(CaO%+m1MgO%+m2V%+…)+(n1SiO2%+n2AL2O3%+n3TiO2%+n4S%+…)]
我們把CaO、MgO、MnO、V列為有益物質,而SiO2、Al2O3、TiO2、S等列為有害物質,對評價品位的作用不一樣的。m1、m2…有益物質影響系數,n1、n2、n3、n4…有害物質影響系數。
評價礦石性價比,關鍵看價格/校正品位。
3.4循環經濟降成本
面對目前困境,鋼企要深化改革,兩眼向內,強化管理,積極開展降成本活動。全員降成本,關鍵在科技,落實在項目。全公司上下要突出以煉鐵成本為中心的冶煉操作觀,以高爐順行為基礎,以降低燃料比為重點,確保高爐生產持續穩定。
高爐燃料比是煉鐵成本可控部分,也是煉鐵成本的重點,不再累述。其次是發展循環經濟,抓好各種資源利用。
按照鋼鐵行業新的產業政策和長遠規劃要求,全面貫徹鋼鐵工業循環經濟理念,著力最大限度提高廢物、廢水、廢氣的綜合利用水平。參與社會物質利用再循環,建立循環經濟型工廠。鋼鐵工業要把提高綜合利用率、降低資源和能耗消耗作為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充分挖掘工業能源,物料再利用的潛力。
3.4.1降低工藝損耗
煉鐵生產降低工藝損耗為2.5%以下,對水沖渣在線磁選鐵粒。對重力除塵灰和布袋灰進行回收、處理、利用。
對冶煉釩鈦礦的高爐,工藝損耗降至4%以下,要提高爐內氧位,降低[Si]和[Ti],渣中保持適宜的MgO。爐前降低鐵損,使用渣鐵分離劑,推廣儲鐵式大溝運用。
3.4.2加大鐵素料的回收和利用
對燒結、高爐、煉鋼的各種除塵灰回收利用,實現閉路循環。采用“磁化+蒸餾法”處理高爐布袋灰、燒結機頭機尾灰、轉爐除塵灰、高爐重力除塵灰、硫酸渣以及各種電除塵灰,是可行的。關鍵穩定焙燒溫度,防止結瘤。對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有積極的作用。
3.4.3采用先進的節水工藝
提高水的循環利用,降低水的補充量和消耗量。對工業污水污染防治實施技術性對策和管理性對策相結合的綜合性措施,建立工序內部、工序間的多級用水的循環思想,實現工業用水零排放,大幅降低水的單耗,提高循環水的濃縮倍數,實現水資源減量化。
3.4.4實施節能改造
推廣節能改造和綠色照明,通過科學的照明設計,利用效率高、壽命長的安全性能穩定的照明電器產品,創造高效、舒適、經濟、安全、有益的環境并充分體現文明照明。推行風機、水泵節能變頻改造,有效節約電能。
充分利用余熱、余壓。工序間實現能量交換,將煉鐵多余的能量作為下一工序的熱源來使用,將高爐煤氣輸送到發電廠發電。利用TRT或BPRT將余壓轉化成電能或降低風機耗電量。
3.5配合企業轉型升級
十二五時期,我國仍處于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工業發展內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既有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深刻影響,也有國內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出的緊迫要求,只有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才能實現工業又好又快地發展。經濟轉型的關鍵是調整結構,這是解決經濟發展深層次問題的現實需要,是應對國內經濟環境變化的關鍵之舉。產業結構調整調整必然帶來生產方式的調整以及產品結構的變化。發展高附加值產品,是企業發展切實可行的路子。由此可見,轉型升級是鋼鐵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我國鋼鐵工業轉型升級的主要任務是大力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促進工業綠色低碳發展,推動資源利用方式向集約高效、清潔安全轉變;化解嚴重產能過剩矛盾;推進企業兼并重組,促進企業做優做強;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提高核心競爭力。尤其需要強調的是,環保標準將是“十三五”期間淘汰落后產能的重要依據。
鋼鐵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我國是一個鋼鐵大國,但還有許多產品需要進口,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這就需要研究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積極調整產品結構,生產高附加值產品,壓縮“大路貨”的生產,適度控制生產總量。高爐生產要順應產品結構調整,滿足市場需要。
川威煉鐵廠實施高鈦渣冶煉,滿足下工序提釩的需要,保證了企業產品結構調整。目前,集團公司正著手研究提取生產其它釩鈦產品。
4 結語
調整煉鐵生產策略和高爐冶煉方針是市場形勢的需要。煉鐵生產要順應市場的變化,樹立科學的冶煉觀,嚴細管理,尋求臨界冶煉強度和適度的產量,全面貫徹鋼鐵工業循環經濟理念,加快節能改造。并積極推行轉型升級調結構,倡導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培育企業市場競爭新優勢,使企業處于不敗之地。
5 參考文獻
[1]徐建華.我國鋼鐵產業難以輕言“春天”.中國質量報,2014—1—1.
[2]項鐘庸.樹立科學的高爐冶煉觀.中國鋼鐵工業,2008,9:11—13.
[3]向健.川威煉鐵廠踐行低成本戰略的實踐.2010年全國中小高爐煉鐵年會論文集.
[4]曹輝等.循環經濟實踐分析與發展途徑.中國冶金2006,10:45—48.
- [騰訊]
- 關鍵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