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 風 透 明——武鋼燒結廠一燒車間杜明清8年根治“沙塵暴”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今年不休年休,等10月份一燒年修完了再退休。”說這句繞口話的,是8月份滿60歲的武鋼燒結廠一燒車間環保管理員杜明清! 〕踔形幕睦隙旁诃h保崗位默默無聞干了一輩子,“趕”在退休前打…
“今年不休年休,等10月份一燒年修完了再退休!闭f這句繞口話的,是8月份滿60歲的武鋼燒結廠一燒車間環保管理員杜明清。
初中文化的老杜在環保崗位默默無聞干了一輩子,“趕”在退休前打破了燒結廠的一項“不起眼”的紀錄。
4月份,武鋼安環部抽查,測定一燒燒結機機尾粉塵濃度只有8毫克/立方米,創燒結廠建廠55年來最好水平,在國內已屬頂尖。對這項指標,目前的國標要求控制在50毫克/立方米以下,明年實施的新國標要求控制在20毫克/立方米以下。
8年前,剛調到一燒車間的杜明清學著像看火工一樣,湊近燒結機機尾防塵罩的瞭望孔,想看一眼整塊燒結礦的模樣,卻被撲面而來的灰塵迷住了眼睛。集裝箱大小空間的機尾,每卸下一塊臺車的燒結礦,熱浪裹著灰塵騰起產生“沙塵暴”,5秒鐘內看不到任何事物。
肆掠的“沙塵暴”從瞭望孔沖出來,落下,形成喇叭狀的灰堆,在從事環保工作的杜明清看來,是無言的嘲諷。
“除塵效果不好,把風門開大點不就完了。”杜明清覺得不可思議!帮L門開大了會造成風量失衡,影響風機轉子壽命,治標不治本!庇型赂嬖V他。
看來只有每次檢修的時候,把除塵管內的積灰掏干凈,盡量讓除塵效果好一點這個辦法了。杜明清的“笨辦法”,使他成了每次檢修“最臟”的人,也贏得了大伙的尊重。
寒來暑往,7年時光飛逝,如過隙白駒。去年夏天,車間安排他到都江堰休療養,在欣賞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的壯麗風景之余,卻也讓他悟到了治理“沙塵暴”的方法——既然除塵管堵塞最嚴重的是彎頭部位,那么減少彎頭,不就可以直接增加機尾除塵的風量嗎!于是,杜明清熬夜繪制出了除塵管道改線圖。
3個月后,一燒機尾除塵管道改線成功。減少了4個彎頭的除塵管道,“吸力”倍增,機尾“沙塵暴”被徹底根治。
廠領導把他當作典型讓專業人員學習,車間把他當成了寶貝疙瘩,還為他頒發了“金點子”獎。老杜的名聲大了,對環保設施進行改造的“膽子”也大了起來。
進入深秋,北風漸起。燒結機機尾附近的環冷下料點處,產生了新的“沙塵暴”。這次,由于是露天,隔老遠都能看到風是“有顏色、有形狀”的,走近了,臉頰都被刮得生疼。
環冷下料點的吸塵口裝在了側面,又正對著北面的風口,附近又都是矮建筑,一刮北風,灰塵還沒等除塵器接收就飄散了。
“借北風”,是老杜冥思苦想后的對策。做個頂風擴口除塵管,風吹過的時候,直接把揚塵往除塵管方向送。
裝上后,效果卻不理想。由于是頂著北風,容易在擴口處形成回旋氣流,揚塵反而更大。在專業人員的幫助下,老杜對“借北風”型擴口除塵管進行了3次外形改造和角度調整,終于成功。
“我們這一代人,沒什么吃不吃虧的概念,就想把事做好,退休無遺憾!痹谥锌厥遥粗龑χ鴻C尾瞭望孔攝像頭實時拍攝的清晰畫面,老杜淡淡地說。
目前,一燒脫硫工程已經開工,要求年底必須投運,他參與規章制度的編寫;10月份一燒車間要年修,作為車間四個大型除塵器惟一的管理員,他要盯著檢修質量;干了一輩子環保,很多現場經驗都還沒來得及形成文字,就這樣回家不放心。
不年休,不退休,從杜明清嘴里說出來的理由,就這么簡單。
- [騰訊]
- 關鍵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