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鋼鐵“寒冬”中掀起降本熱潮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5月份,高爐利用系數達到2.413t/m3.d,入爐焦比、燃料比分別為463kg/t、583kg/t,高爐鐵損降至5.92%。 6月3日上午,西昌鋼釩煉鐵廠會議室,PPT上顯示著一排排醒目的數據。當天雖然是星期…
6月3日上午,西昌鋼釩煉鐵廠會議室,PPT上顯示著一排排醒目的數據。當天雖然是星期天,但月度對標挖潛、降本增效工作總結會,正在有序進行。
雖然該廠1號高爐各項指標在全面達到設計水平基礎上又攀新高,但會議室的氣氛仍然很凝重。
“目前,正值鋼鐵‘寒冬’,作為成本大戶,煉鐵廠降本任務非常艱巨。”該廠廠長石軍說,不論是技術創新還是提升管理,都要做到既要“西瓜”也要“芝麻”,把損耗降低。
從投產以來的生產經驗中,煉鐵廠總結出了“均衡穩定就是最好的降成本”這個經驗。
“下一步,必須繼續以生產及設備的穩定為基礎,以指標優化和物料結構優化為重點,以行業先進指標為目標,立足自身堅決從內部挖潛,6月份噸鐵物耗成本要控制在2496元以內,7月份以后逐步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石軍說。
“在前期使用小粒級燒結礦過程中,雖然出現過波動,但通過摸索和調整,減少燒結返礦量成為目前降本增效的重要措施之一。”該廠副廠長陸高峰說。
該廠在5月份通過加強溝下過篩管理,把燒結返礦中大于5毫米的粒度控制在了1%以內,同時把小粒級燒結礦用量提高到了300kg/批,極大地降低了燒結能耗,提高了燒結礦成品率。
“使用小粒級燒結礦,不能因為一時的波動而因噎廢食。”陸高峰算了一筆賬:每使用1噸小粒級燒結礦,可節約成本90元。在2號高爐投產前,他們將全力把小粒級燒結礦使用量穩定在500kg/批。
面對當前巨大的成本壓力,該廠各作業區不僅把自己當作生產單元,更看作是經濟單元,將降本增效深入到每一位職工的日常操作中。
“廠里向作業區要效益,我們也要求各班組、崗位職工每天算賬:今天我出了多少鐵?消耗了多少原燃料?用了多少鉆頭鉆桿、耐火泥料?我為高爐節約了成本沒有?”1號高爐作業長曾中興這樣說道。
為此,1號高爐作業區全面實施成本倒逼指標措施,在各班組展開成本考核競賽,將輔料備件計劃下發到各班組,采取自主管理的模式,每個班組形成一個成本主體,按月評比,將職工收入直接與產量、成本掛鉤。
針對輔材備件、能耗成本較高的實際,該廠制定了標準消耗定額制度,嚴格控制材料消耗計劃及出庫。同時,加強各作業區備件的利舊和修復工作,并將耐材輔料的消耗納入單項管理考核中,按月落實到人和作業區。
“只顧生產不顧成本,只會產得多、虧得多”的理念已逐漸深入到該廠職工心中,降成本也成了廣大職工講得最多的話題之一。當前,“我為降本出份力”活動正在西昌鋼釩煉鐵廠掀起熱潮,廣大職工踴躍為降本增效出點子、提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