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疑1月信貸“6000億差額”央行稱稍后會公布相關表格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昨日(2月16日),有分析師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溝通時提起央行今年1月新增人民幣信貸額與當月余額減上月余額的差值這兩個數據差異很大,達到6000億。 據央行官網金融數據報告,1月份人民幣…
昨日(2月16日),有分析師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溝通時提起央行今年1月新增人民幣信貸額與當月余額減上月余額的差值這兩個數據差異很大,達到6000億。
據央行官網金融數據報告,1月份人民幣貸款余額為48.35萬億,而2010年12月份人民幣貸款余額為47.9萬億,1月份增加約4500億元。同時公布的1月人民幣新增貸款額為1.04萬億,前者與后者間差額約6000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以往數據發現,去年12月,這兩項數據差異僅為0.68億元,幾乎相同,新增信貸亦過萬億的去年1月份,這兩項數據也是非常接近,差額為94.78億元。而且從2008年1月以來,在總共37個月中,絕大部分月份的差異都很小,千億級別的,除了今年1月份的差額約6000億,只有2008年11月達到更高的7315億。
對此,央行有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不是數據有問題,不能簡單這樣去減,這涉及一個結轉數,還有相關委托存貸款的軋差。央行稍后會公布相關表格,會有更清楚的解釋。”
分析師們的分析則不盡相同。交銀國際銀行業研究員李珊珊表示,兩種數據的概念是不一樣的,人民幣信貸余額還涉及不良核銷、不良處置、表外轉表內等多種因素,人民幣新增信貸是新發放貸款減到期貸款的差額,與兩個月余額的差額不一樣。
某券商宏觀分析師也認為,其間的差額或歸因于貸款核銷,“6000億的差額和歷史上比起來并不算高,比如2008年,國有大行股份制改革前核銷的壞賬也曾高達萬億元人民幣。”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壞賬核銷的量不一定有這么大,這個巨大的差額的形成還需了解具體的統計口徑。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