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高調“給力”西班牙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出訪西班牙、德國和英國前夕,在西班牙《國家報》上撰文表示,“我們對西班牙金融市場抱有信心,我們已經購買了西班牙國債,今后將繼續購買。” 針對這一高調的“給…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出訪西班牙、德國和英國前夕,在西班牙《國家報》上撰文表示,“我們對西班牙金融市場抱有信心,我們已經購買了西班牙國債,今后將繼續購買。”
針對這一高調的“給力”行動,筆者認為,它實際上代表的是中國政府對整個歐洲國家合作的一貫立場,并至少傳遞出兩個信號:一是中國對歐洲金融市場充滿信心;二是表明在當前歐洲面臨主權債務危機下,中國政府采取的是與歐洲國家積極合作的態度。
西班牙是目前歐洲國家中陷入主權債務困境比較深的國家之一,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在去年12月將西班牙的AA1評級放入可能下調的觀察名單,并稱將西班牙該名單是因為其公共債務的比率可能上升。
盡管如此,但中國大手筆投資主權債券并不像某些西方媒體解讀的那樣是在花錢買人情。
一方面,盡管西班牙在國際債券市場上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許多投資者越來越擔心它可能會被迫步希臘或愛爾蘭的后塵而接受歐盟的援助。而且,進入2011年,整個歐元區的主權債務融資需求預計將達到9700億歐元,而銀行業的融資需求約為5500億歐元。歐元區主權國家面臨更大的發債壓力。
但同時,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以來,歐盟各國也在為從根本上解決歐債危機進行積極和卓有成效的努力。經過近一年多時間,歐元區國家的經濟出現了積極的復蘇跡象,歐元也逐漸走強,歐元對美元已經從危機最嚴重時的1.1877上升到1.3306,上升幅度達12%。此外,歐盟還探索在歐盟統一貨幣的基礎上,建立相對統一的財政聯盟,以從根本上解決歐元區貨幣統一,而財政政策分置的機制問題,試圖從危機的根源解決問題。
另一方面,正如溫總理曾經說過的一句名言,在危機時刻,“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由于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的特殊地位,中國政府承諾購買西班牙國債可以提振其他投資者購買和持有國債的信心,進一步鞏固西班牙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只要能夠穩定住投資市場的信心,那么在“低點”大筆購進歐洲國家債券作為戰略投資無疑利潤可期。
但與直接的經濟收益相比,中國此時購買西班牙債券更重要的是,在歐洲國家處于危難時,以實際行動來證明我一貫倡導的愿意相互合作、共渡難關的立場和態度,也有利于雙方未來進一步深化合作。
進入21世紀以來,中西經貿合作勢頭迅猛。從2004年到2008年,兩國雙邊貿易額增長近三倍,突破200億美元大關。然而,金融危機致使雙邊貿易額大幅下降。作為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合作伙伴,西班牙國內經濟復蘇對增加中國出口貿易、加快中國擴大外需都有著積極影響。同時西班牙在多個領域的發展也居世界前列,中國目前已與西班牙有著廣泛的合作,其中包括電信、可再生能源、食品和旅游業等,下一步雙方也在尋求金融、汽車制造等行業的進一步合作。
因此,幫助西班牙及歐盟其他國家盡快擺脫危機也會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有著促進作用,是互利互惠的舉措。中國政府在金融領域給予西班牙支持,也有助于雙方在未來經貿領域的合作更有誠意、更有基礎。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