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對美元離在岸匯率雙雙突破7.2之后,貨幣當局進一步釋放了穩匯率的政策信號。9月28日下午,央行官網刊發全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電視會議(下稱“會議”)新聞通稿。會議分析了近期外匯市場運行情況,部署加強自律管理有關工作。會議明確強調外匯市場事關重大,保持穩定是第一要義,要求自律機制成員單位要自覺維護外匯市場的基本穩定,堅決抑制匯率大起大落。
受美元指數持續走強的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貶值速度近期有所加快。離岸匯率9月15日突破7整數關口后,9月22日突破7.1關口,9月28日突破7.2關口,前后均僅相隔一周左右時間。9月28日盤中更是跌破7.26,貶值速度一定程度上快于市場預期。
在應對上,央行9月份下調了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并上調了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率。從市場反應來看,由于全球非美貨幣均承受壓力,市場主體對這一輪人民幣貶值表現相對淡定。最新的銀行結售匯數據顯示,8月衡量結匯意愿的結匯率為71%,高于今年月均值3個百分點,衡量售匯意愿的售匯率亦與月均值持平,市場并未形成一致的人民幣貶值預期。因此輪人民幣貶值幅度小于歐元、英鎊、日元等其他主要貨幣,海外對沖基金也沒有大幅加倉人民幣空頭。
但不應忽視的是,當前全球金融市場正在經歷數十年一見的罕見沖擊,我們不能掉以輕心。連續三次大幅度加息仍難以緩解通脹之后,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已表態將繼續加息到2023年,直至通脹降到2%以下,期間美元指數會由目前的114上漲到多少點位仍然是難以預料的。這種情況,無疑會對匯率市場的穩定形成直接挑戰,甚至刺激一些跟風炒作或單邊押注的行為。此次會議即指出,當前外匯市場運行總體上規范有序,但也存在少數企業跟風“炒匯”、金融機構違規操作等現象,應當加強引導和糾偏。
筆者認為,盡管央行對匯率的此輪干預以市場化手段為主且相對克制,但外界不應低估央行保持匯率穩定的決心和能力。此次會議亦明確表示,現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適合中國國情,可以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兩只手”的作用,歷史上經受住了多輪外部沖擊的考驗,人民銀行積累了豐富的應對經驗,能夠有效管理市場預期。
從歷史上來看,單邊的貶值或者升值預期容易對國內貨幣政策空間形成擠壓,繼而影響全局。2005年至2015年期間持續的升值預期,一度導致熱錢涌入并倒逼央行動用央票、存款準備金率等工具構建“貨幣池子”,以對沖其對貨幣發行帶來的挑戰。這種局面在2015年“811”匯改之后被打破,經過兩輪升貶值周期,筆者認為當前的匯率彈性已能夠有效應對外部沖擊并為國內政策空間提供支撐。
從過往的經驗看,央行應對匯率波動的工具箱內除外匯存款準備金率、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率之外,還有逆周期因子、收緊離岸人民幣流動性等可選項,這些工具在恰當的時點引入均能有效抑制匯率的大起大落。這些工具并不影響市場主體正常的結售匯業務,主要針對的是單邊預期過度聚集和非理性波動等特殊情況。總而言之如央行所言,匯率的點位是測不準的,雙向浮動是常態,任何市場主體都不要賭人民幣匯率單邊升值或貶值,久賭必輸。(財聯社記者 梁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