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5日公布5月經濟數據顯示,隨著全國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和復工復產的穩步推進,5月多項經濟數據企穩回升。統計局指出,5月我國經濟逐步克服疫情不利影響,主要指標邊際改善,經濟呈現恢復向好勢頭。但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仍面臨不少困難挑戰。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財聯社表示,伴隨穩增長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6月各面宏觀數據將進一步回升,投資引領作用仍將凸顯,社零同比增速有望轉正,工業生產增速將進一步加快。預計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將在1.0-1.5%之間,下半年穩增長政策不會明顯退坡,樓市回暖也將減輕宏觀經濟下行壓力。
5月房地產各項指標環比回升
數據顯示,1—5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2,134億元,同比下降4.0%;其中,住宅投資39,521億元,下降3.0%。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5月份單月的各指標已經出現了環比回升的可喜跡象。在穩經濟大盤的框架下,房地產市場已經出現了新跡象。尤其是一系列金融政策助力,使得房企的開發投資數據開始出現轉機。
消費修復仍偏緩
數據顯示,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547億元,同比下降6.7%。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0,361億元,下降5.6%。
市場人士指出,6月疫情防控進一步放松,對消費,尤其是線下消費的約束將繼續減弱,在恢復正常生活秩序后,將有一部分積壓的消費需求釋放,預計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繼續改善。
王青指出,5月零售數據的一個特征是“必選強、可選弱”,在食品、藥品等零售額保持較快正增長的同時,化妝品、金銀珠寶等可選消費品零售額普遍錄得兩位數同比深跌,符合疫情期間消費的結構性特征。另外,當前建筑裝潢材料和家具等涉房消費也都處于較深下滑狀態。
工業生產韌性較強
數據顯示,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0.7%(以下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從環比看,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5.61%。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羅奐劼認為,物流的改善和復工復產的有序開展對于工業生產有較為明顯的提振作用,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7%,僅一個月就重回正增長,彰顯出工業生產較強的韌性。
投資保持穩定增長
數據顯示,1—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05,964億元,同比增長6.2%。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1%。從環比看,5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0.72%。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1-5月投資保持穩定增長,對穩增長形成了支撐。制造業投資保持了較快的增長水平,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進一步加快。
溫彬表示,今年專項債券要求在6月底前基本發行完畢,力爭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畢,有望對基建投資資金來源形成持續支撐,預計基建投資將保持較快增長,有望成為穩增長的主要發力點。
疫情對就業沖擊未完全消除
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9%。16-24歲、25-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分別為18.4%、5.1%。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對財聯社表示,在5月復工復產、社區逐步解封以及出口增速反彈的背景下,就業情況出現邊際好轉。此外,5月城鎮調查失業率較前值下行符合季節性,但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完全消除,5月城鎮調查失業率仍位于歷史相對高位。
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疫情的沖擊對就業的不利影響還沒有完全消除,從總的失業率還處于較高水平。年輕人的失業率偏高,對此也需要高度重視。主因是在疫情影響下,企業吸納就業能力有所下降,同時年輕人求職更傾向于穩定性強的崗位,加劇了供需矛盾。隨著畢業季到來,大學畢業生集中進入勞動力市場,可能會進一步加重就業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