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機構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受俄烏沖突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全球主要行業企業凈利潤普遍下滑,整體來看比去年同期減少5%,中斷了此前五個季度的升勢。
《日本經濟新聞》根據QUICKFactSet數據,對已公布今年一季度財報、可與上年同期進行比較的大約13600家企業進行統計。當期全球企業的合計凈利潤額為1.0829萬億美元,同比下降5%,時隔五個季度首次出現下降。
按主要行業來看,受疫情長期持續影響的航空行業連續九個季度出現虧損。金融行業凈利潤減少37%,美國大型銀行花旗集團、摩根大通和美國銀行均計提了俄羅斯業務相關的準備金。
另一方面,受益于資源價格走高的材料能源行業利潤增加37%,主要受半導體相關企業提振的電子行業利潤增長21%。
此外,《日本經濟新聞》統計全球約4700家主要企業的市場預測,預計2022年2季度的凈利潤增加3%。材料能源行業繼續拉動整體增長。不過,電子行業利潤將放緩至增長3%,汽車行業將出現近三成的利潤下降。如果供應鏈混亂和資源價格走高持續下去,有可能對全球的企業業績造成打擊。
值得注意的是,業績損益改善額排在前十的企業中,石油相關企業占半數。其中排在第四名的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表示,將連續數個季度實現“創紀錄的業績”。
能源相關企業的股價也在不斷上漲。沙特阿美目前的總市值大約為2.35萬億美元,比2021年3月底上漲兩成,5月總市值超過蘋果,一度躋身世界第一。此外,美國著名投資家沃倫·巴菲特領導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5月宣布增持西方石油的股票。
在半導體緊缺成為生產瓶頸的大型汽車企業中,寶馬的損益改善額躍升至第三名。通過優先生產盈利性好的車型,超高檔車品牌勞斯萊斯的銷售擴大,純利潤增至79億美元。排在第九的大眾也因高檔車業績堅挺,純利潤增至2倍。
在美國加息及俄烏沖突影響下,股市變得不穩定,影響蔓延到很多企業。福特的損益惡化額排在第七,最終損益減少63億美元,出現31億美元的虧損。最終損益惡化最嚴重的是軟銀集團,旗下以高科技企業為主投資的愿景基金的評估額迅速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