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海關總署公布2022年前4個月我國進出口貿易數據。按美元計價,中國4月份出口總值2736.2億美元,同比增長3.9%,進口總值2225.0億美元,與上年同期持平。前4個月出口1.09萬億美元,增長12.5%;進口8814.2億美元,增長7.1%;貿易順差2129.3億美元,增加42.3%。
從整體貿易數據來看,4月呈現出出口大幅回落,進口低位維持的態勢。2022年2月、3月、4月出口增速分別為同比增長16.4%、14.7%、3.9%,4月出口增速的回落幅度達10.8%,為過去一年最大回落。背后主要有兩大原因:
第一,從外部來看,美國等海外發達國家緊貨幣,加息縮表升幅提速,將使其對中國商品與服務的需求減少,出口將持續回落。
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5月5日公布最新利率決議,將基準利率上調50個基點至0.75%-1.00%區間。同時,美聯儲公布了資產負債表縮減計劃,宣布將于6月1日開始縮表。每月擬減持475億美元資產,三個月后每月擬減持950億美元資產;英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5月5日宣布,將基準利率從0.75%上調至1%。這是去年12月以來英國央行第四次加息,調整后的利率水平為2009年2月以來最高;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曾表示,該央行或在三季度初結束其購債計劃,并在年底前加息。這也將成為歐洲央行十多年來的首次加息。
此外,在海外發達國家緊貨幣,需求減少的同時,因其采取“躺平抗疫”策略應對疫情,供給能力正在逐步修復。海外發達國家作為全球商品與服務的“最終需求國”,其自身需求與供給的一減一增,將使作為全球重要“生產加工國”的中國出口持續回落。
第二,從內部來看,因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防疫措施升級,使得我國交通物流不暢,以及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運轉效率大幅下降,從而使得我國生產供給能力逐步轉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數據顯示,2022年4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43.8%,較上月回落4.9個百分點;中國倉儲指數為46.5%,較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此外,受多地疫情防控需要影響,物流從業人員指數為45.5%,較上月回落3個百分點,物流企業用工出現較大缺口。
在交通物流不暢,以及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運轉效率大幅下降的同時,大量出口型中小企業也同樣受到疫情多點散發,及防疫措施升級的影響,企業自身生產經營受到較大阻力。
2022年,外需將難以實現疫情以來對中國經濟穩增長的持續支撐,更需要內需實現發力。4月29日政治局會議要求,“要全力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要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
可見,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下一階段經濟工作中,則更需要內需實現發力,其中兩大關鍵便是有效投資中的基建投資,與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作用。此外,宏觀政策也需要加大調節力度,抓緊謀劃落實增量政策工具,為內需發力“保駕護航”。
雖然,短期來看,中國疫情以來的出口強勁勢頭將難以維持,外需對中國經濟的拉動效果將逐步走弱。但是,近兩年我國建立的“出口優勢”,如產業鏈完備性、供應鏈穩定性、技術升級等優勢不會消失,這也將在“雙循環”戰略下為經濟發展貢獻更為長期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