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氣象水文部門預測,5月9日至13日江南南部和華南地區將迎來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西南、江南、華南有大到暴雨,江南南部、華南中西部部分地區有大暴雨,部分地區伴有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受強降雨影響,珠江流域西江、韓江、柳江,洞庭湖水系、鄱陽湖水系等將出現明顯漲水過程。
本輪強降雨覆蓋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累計雨量大、局地雨勢猛,根據《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及有關規定,國家防總于5月9日15時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要求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ㄗ灾螀^、直轄市)防汛抗旱指揮部高度重視本輪強降雨過程防范應對工作,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重要指示精神和國務院領導同志批示要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進一步提高認識強化組織領導,切實做好監測預警、會商研判、值班值守和搶險力量預置等工作,突出抓好中小河流、中小水庫洪水,山洪、滑坡、泥石流、城市內澇等災害防范應對工作,按照預案落實“關、停”等措施,提前轉移危險區群眾,確保應轉盡轉、應轉早轉,堅決避免人員傷亡。
湖南啟動今年首次防汛IV級應急響應
“湖南應急管理”微信公眾號消息,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9日發布啟動防汛IV級應急響應的緊急通知如下:
各市州防汛抗旱指揮部,省防指各成員單位:
根據氣象部門預測,5月10日至12日我省將迎來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本輪強降雨過程覆蓋范圍廣、局地強度大、致災風險高。依據《湖南省防汛應急預案》,省防指決定:自5月10日0時起,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
請各級各相關部門按照應急響應要求,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切實做好監測預警、會商研判、值班值守和搶險力量預置等工作,突出抓好山洪易發區、地質災害隱患點、中小河流、城鎮低洼地帶、中小型水庫、切坡建房點、尾礦庫、非煤礦山等巡查防守工作,提前轉移危險區群眾,確保應轉盡轉、應轉早轉,堅決避免人員傷亡。
廣東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
根據《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防凍應急預案》和省防總有關規定,省三防辦、省應急管理廳決定于5月9日20時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
據氣象部門預報,5月10日-13日,廣東將有大范圍的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降水過程,這次過程將是今年以來強度最強、范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的強降雨過程,出現江河洪水、山洪、城鄉積澇、地質災害等風險較高。
省三防辦、省應急管理廳要求各級各類防汛責任人要立即上崗到位、加強會商研判、加強危險區域安全巡查,切實落實各項防御措施。
重慶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8個區遭洪澇災害
9日從重慶市應急局獲悉,自8日晚以來,重慶迎今年入汛首輪強降雨天氣,致使該市8個區38個鄉鎮(街道)遭受洪澇災害,3392人受災。重慶防汛抗旱指揮部已啟動全市防汛Ⅳ級應急響應。
重慶市氣象臺監測顯示,8日夜到9日17時,重慶出現區域暴雨天氣過程,15個區及兩江新區的112個雨量站達大暴雨,24個區縣及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的366個雨量站達暴雨,最大雨量175.6毫米,最大小時雨量61.5毫米。
重慶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稱,這次降雨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累計雨量大,同時局部地區伴有雷電、陣性大風等強對流天氣。9日10時,重慶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山洪災害、江河洪水和城市內澇黃色預警。12時30分,重慶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啟動全市防汛Ⅳ級應急響應。
重慶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要求,相關區縣以及重慶市防指有關成員單位高度關注雨水情變化及暴雨山洪,及時分析研判、發布預警、疏散民眾,加強巡查值守,做好隊伍、物資準備等各項工作,堅決防止人員傷亡。
在各方處置應對下,截至5月9日15時,此次降雨導致北碚、巴南、長壽、江津、高新、銅梁、大足、榮昌等8個區38個鄉鎮(街道)遭受洪澇災害,造成3392人受災,緊急避險轉移25人,緊急轉移安置18人,無因災死亡失蹤人員,農作物受災面積129.7公頃,倒損房屋106間,直接經濟損失263萬元。
廣西啟動洪澇災害Ⅳ級應急響應
從廣西壯族自治區防汛抗旱指揮部獲悉,5月9日至13日廣西將迎來今年入汛以來范圍最大、強度最強的暴雨天氣過程,決定于5月9日12時起啟動自治區洪澇災害Ⅳ級應急響應。
據廣西氣象臺預報,受低渦切變線和冷空氣共同影響,9日晚到13日廣西的暴雨天氣過程累計雨量將達100~200毫米。此輪強降雨過程持續時間長、累計雨量大,局地降雨有可能突破歷史同期極值,致災風險高。
本輪降雨過程全區大部將出現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并伴有強對流天氣,過程累計雨量大部有100~200毫米,其中桂東部分地區有200~300毫米,局部超過300毫米。北部灣海面10日至12日,將有小到中雨,偏南風5~6級,陣風7級,13日將有大雨,南轉北風5~6級。
有關部門建議,各地、各相關部門需注意加強江河湖庫汛情監測、災害隱患點的巡查排險等工作,防范強降雨可能引發的山洪、地質災害、城鄉積澇等次生災害。同時,需做好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的防御工作,減少對疫情防控、交通運輸等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