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15日發布的報告指出,新冠疫情危機和非透明債務讓發展中國家面臨的金融脆弱性風險正在增加。通脹及利率上升也給經濟復蘇帶來更多挑戰,發展中國家需關注構建更加健康的金融部門。
世行當天發布的《2022年世界發展報告:金融助力公平復蘇》認為,各國政府應對新冠危機的措施包括向家庭提供現金補助、為企業提供信用擔保、放寬流動性、向私營部門提供還款寬限期、對諸多金融機構實行會計和監管寬容政策等。這些行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疫情的經濟和社會影響,但也造成多種風險上升,包括公共部門過度負債、金融脆弱性增加以及透明度普遍下降等。
報告提出三大建議:首先,及早發現重大金融風險。報告提醒,由于家庭、企業、金融機構和政府的資產負債表之間的緊密關聯,有些風險可能是隱性風險,同時也要關注各國經濟政策的相互依存性。其次,需對困境資產進行積極主動的管理。報告指出,最大的挑戰是主權債務重組。如果不能通過可預測、有序、快速的過程進行主權債務重組,其代價將十分高昂,削弱復蘇前景并造成不確定性。第三,擴大金融服務普惠性。數字金融可以在促進金融服務獲取和培育新的經濟機會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世界銀行行長馬爾帕斯指出,受金融脆弱性影響,通脹和利率上升的經濟危機存在蔓延的風險。全球金融條件收緊,很多發展中國家國內債務市場深度較淺,二者疊加正在擠出私人投資,抑制復蘇。關鍵是要提升信貸的普惠性,以增長為導向配置資本,使有活力的小企業和具有更高成長潛力的行業能夠進行投資,創造就業機會。
報告指出,新興經濟體需要重建應對沖擊的資金緩沖,同時避免在此過程中以犧牲資本積累為代價,這包括物質資本也包括人力資本。報告敦促發達經濟體以謹慎的方式退出為應對疫情而采取的大幅刺激政策,避免引發全球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