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周四公布2022年1月金融數據顯示,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3.98萬億元,是單月統計高點,同比多增3,944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6.1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9,842億元。廣義貨幣(M2)余額同比增長9.8%。
此前財聯社“C50風向指數”調查數據顯示,市場預估國內1月人民幣新增貸款、社會融資規模和(M2)同比增速將大幅回升至3.82萬億元、5.5萬億元和9.4%。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財聯社表示,1月金融數據顯示貨幣政策充足發力、靠前發力效果已經顯現,寬信用如期而至,并正在從此前的政府融資發力轉向企業和政府融資雙輪驅動。這將為今年上半年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對沖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提供重要支撐。
德邦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蘆哲指出,社融和信貸總量“開門紅”給持續疲弱的風險偏好一劑強心針,短期內或帶動股票市場風險偏好情緒修復,并且從市場風格來看,“寬信用”和“穩增長”的預期組合或繼續驅動大盤股優于小盤股的組合。
年初信貸迎來“開門紅”
數據顯示,分部門看,1月住戶貸款增加8,43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006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7,424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3.36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01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1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788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1,417億元。
市場人士指出,1月信貸結構明顯改善,企業貸款大增,信貸資金正大規模流向企業,一方面源于年初貨幣、財政、產業政策集中靠前發力,激發了企業信貸需求;同時也不排除部分銀行為今年“開門紅”預留了部分項目。不過1月各地局部疫情多發,對居民消費形成一定抑制效應,由此居民貸款成為拖累1月信貸總量增速的主要原因。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指出,1月企業中長期貸款結束了2021年下半年以來連續少增的態勢。雖然受疫情影響,企業對紓困資金的需求仍然較為旺盛,導致短期貸款和票據融資大幅多增,但在逆周期調控加速發力背景下,企業中長期資金需求動力上升,表明對經濟預期有所回暖。
王青認為,接下來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發力點要進一步向提振居民消費、穩定房地產運行方向傾斜。后續幾個月新增信貸、社融數據有望繼續保持較快同比多增,二季度貨幣政策在降準、降息方面仍有操作空間。
社融增量創單月歷史最高
初步統計數據顯示,1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4.2萬億元,是單月統計高點,同比多增3,806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5,799億元,同比多1,882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6,026億元,同比多3,589億元。
市場人士指出,1月社融增量創單月歷史最高,主要項目同比大都出現明顯多增,主因信貸實現“開門紅”,同時政府債券、企業債券的拉動也較為明顯。
東吳證券宏觀團隊對財聯社表示,社融超過6萬億,體現了政府托底經濟的決心和信用市場環境較去年的明顯改善。此外,票據市場的火熱,也反映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在改善。從1月的信貸數據和項目開工可以看出高層穩經濟的決心,預計一季度基建投資同比可能在10%以上,并帶動信貸繼續企穩回升。
M2大幅回升,超出市場預期
數據顯示,M2余額243.1萬億元,同比增長9.8%,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個和0.4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1.39萬億元,同比下降1.9%,剔除春節錯時因素影響,M1同比增長約2%。流通中貨幣(M0)余額10.62萬億元,同比增長18.5%。當月凈投放現金1.54萬億元。
市場人士指出,1月末M2同比增速大幅上升0.8個百分點至9.8%,創近11個月以來最高,在貸款規模創新高背景下,銀行貨幣創造能力增強推高了M2增速。梁斯指出,根據往年經驗,預計M2和社融增速難以維持持續性高增長,但仍有望維持在“9-10”的區間內運行。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去年央行降準釋放長期資金,提高貨幣乘數,銀行業加大信貸投放力度,信貸派生能力增強。另外,財政政策前置發力支持穩增長,相當于起到加大貨幣投放的作用,疊加去年基數較低的影響,均對本月M2回升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