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風險“高燒”不止“去杠桿化”勢在必行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據金融時報消息,著力防控債務風險,首先要控制和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其中重點是“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作為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著力防控債務風險,要重視和防控非金融企業部門…
據金融時報消息,著力防控債務風險,首先要控制和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其中重點是“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作為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著力防控債務風險,要重視和防控非金融企業部門的債務風險;著力防控債務風險,必須不遺余力地防控金融部門的債務風險;著力防控債務風險,還必須防控住戶部門的債務風險。
日前,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分析”國際研討會上,中國社科院“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課題組發布了《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3》。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在研討會上透露,據測算,2012年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總債務接近28萬億元,占當年GDP的53%,其中地方政府債務19.94萬億元,中國經濟整體的債務規模為111.6萬億元,全社會杠桿率為215%。
業內專家分析稱,在當前中國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面對國內外復雜多變的宏觀經濟形勢,中國經濟整體負債風險還在較快上升,總體處于可控的階段。對于整體不斷上升、好似患病者“高燒不止”的債務風險,要引起高度重視,有必要加快“去杠桿化”進程,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財政金融風險的底線,為中國經濟持續安全穩定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社科院發布的“國家資產負債表”表明,當前,不止是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在上升,而是政府性債務、非金融企業部門、住戶部門、金融部門這“四大部門”的債務正在加速高筑階段。
12月中旬在北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把“著力防控債務風險”作為明年經濟工作的六大任務之一。業內專家分析認為,這表明當前國內債務風險已超出許多人士的預期,中央對此高度重視,并顯示了要重點治理此類風險的勇氣和決心,提出了治理對策。
著力防控債務風險,首先要控制和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其中重點是“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作為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
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地方債務呈現規模增長、增幅較快的勢頭。審計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末的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為10.7萬億元。為了摸清地方債的具體規模,今年8月,審計署開始了新一輪的全面審計摸底,截至目前,雖然數據仍未公布,但市場預期可能要達到20萬億元。
此次社科院的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末,地方政府債務近20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主體部分來自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余額接近14萬億元。
當前,中央政府的債務赤字率還不到3%,政府債務風險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債臺高筑,個別地方政府甚至已到資不抵債、應當破產但不允許破產的程度。針對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累積的原因,各級地方政府要認真貫徹執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方針原則,必須加強源頭規范,把地方政府性債務分門別類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嚴格政府舉債程序;明確責任落實,省市區政府要對本地區地方政府性債務負起責任;強化教育和考核,從思想上糾正“唯GDP論英雄”的不正確的政績導向。
著力防控債務風險,要重視和防控非金融企業部門的債務風險。
社科院的報告顯示,在扣除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規模后,非金融企業部門債務余額58.67萬億元,占GDP比重為113%。從結構看,中國非金融企業債務占比較高,超過經合組織國家90%的閾值,在所有統計國家中高居榜首,對此應予高度警惕。
當前,我國企業部門杠桿率(企業債務占GDP比重)已達113%,其中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在許多行業中國有大型企業或央企處于壟斷或相對壟斷地位,在“4萬億元”投資一攬子刺激政策中,它們獲得了大部分銀行貸款和債務融資。事實表明,這不僅使國企或央企的負債過高、隱藏了金融風險,而且加劇了產能過剩,使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不合理狀況積重難返。因此,今后加快降低企業部門尤其國企或央企的杠桿率,勢在必行。
著力防控債務風險,必須不遺余力地防控金融部門的債務風險。
社科院的報告表明,僅以金融部門發行的債券余額作為其債務,2012年末,金融機構債券余額合計9.13萬億元,占GDP比重為18%。
銀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至2013年6月末,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余額9.7萬億元,同比增速為6.2%,低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9個百分點。業內人士分析,全年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余額可能超過10萬億元。
2013年6月底和12月底,我國以銀行機構為主體的貨幣市場兩次出現“資金面緊張”的風險事件。央行日前表示,已連續3天通過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向市場注入3000億元流動性。央行同時提示,“主要商業銀行合理調整資產負債結構,提升流動性管理的科學性和前瞻性!睒I內專家分析說,在利率市場化快速推進、金融脫媒和互聯網金融創新加快的趨勢下,銀行類金融機構必須重視和推進“去杠桿化”,調整資產負債表,優化資源配置,消除期限錯配,提高流動性管理水平。
著力防控債務風險,還必須防控住戶部門的債務風險。
社科院的報告表明,中國住戶部門未償貸款余額16.1萬億元,占GDP比重為31%。
央行數據表明,至今年9月末,個人購房貸款余額9.47萬億元,同比增長21.2%,增速比上季末高0.1個百分點;1月至9月增加1.37萬億元,同比多增6931億元。住戶的購房貸款加上其他貸款余額已接近20萬億元。
中國目前城鎮房地產市場已積累了較大的“泡沫”,潛藏著一定的金融風險。伴隨著新一輪的深化改革進程,加強房地產綜合調控,如果未來一二線城市房價出現逆漲趨勢,不排除一些購房者出現“負資產”的風險。從現在起,我們要對購房群體開展投資者教育,引導理性的住房消費行為,以降低未來可能出現的住戶債務風險。畢竟,住戶債務風險的上升,最終還是在國家債務風險的大盤子之中,國家有義務幫助和防控這類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