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君:美國要避免債務違約QE應是家常便飯
來源:和訊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當下,金融市場對美國QE退出關注較多,一種主流觀點認為,美國已經具備部分QE條件,云云。其實這根本就是霧里看花,只是作為一種炒作借口罷了,美國退出QE是一種向往而已。這種主流觀點的基礎…
當下,金融市場對美國QE退出關注較多,一種主流觀點認為,美國已經具備部分QE條件,云云。其實這根本就是霧里看花,只是作為一種炒作借口罷了,美國退出QE是一種向往而已。這種主流觀點的基礎是美國會履行信用,但美國要履行信用,就必須要算清楚以下幾筆帳:
目前美國財政赤字為17萬億美元,雖然占其GDP只有60%左右,相比2011年時歐洲五豬國家動輒110%及以上要低,但美國要退出QE仍然不易。在美國17萬億美元債務里,中國擁有其1.2萬億美元債券,約相當于7.2萬億人民幣(簡單按1:6)計算。美國如果停止QE,不光是眼下沒有那么多的錢還中國,就是把8000噸黃金儲備全部還了中國,也只相當于只還了3.2萬億人民幣(8000*1000千克*1000克*400元每克),這里是按照每克400元人民幣黃金價格粗略計算的,以眼下的黃金價格更不可能值那么多錢。何況美國還欠了其它國家那么多錢,要還上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以美國當前的GDP增速看,美國能夠從經濟發展中提取的稅收尚且不能滿足政府基本開支,美國宣布向富人征稅,于是乎,富人們開始移居國外,這一數據在2011年是1781人,而現在這一數據變成了2369人,富人移居海外是為了抵御各種可能的稅收,這使得政府稅收遭遇了尷尬。今年,美國底特律還正式宣告破了產,說明美國政府償債能力十分有限。那么,這就存在美國債務違約的可能。如果不把QE繼續進行下去,美國連印新鈔還舊債的能力都沒有了。從美國全球貿易赤字看,仍然維持著每月數百億美元的可觀赤字增量,意味著美國不但沒有因為貿易盈余創收,而且債務規模還會繼續擴大。相比之下,中國的貿易順差仍然維持到現在,雖然過去幾年經濟曾經較為蕭條,但貿易逆差也僅維持了幾個月時間,就重新回到貿易順差當中了,中美貿易差別也就可見一斑了。這也是2011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重返亞太戰略”以來企圖在全球實施貿易再平衡的一個主要原因。奧巴馬曾多次強調要從中國手中奪回被搶走的飯碗(工作崗位)。也就是自2011年開始,美國開始對中國實施了連續的諸如“雙反”一類的貿易制裁,其盟友歐盟也配合美國行動,把目標直指中國。
那么,回到開始的問題,如果美國要保持良好的信用,只能憑借QE,即通過印鈔來達到,除此之外,美國現階段保持良好的償債是不可能的事,也就是說,美國三大評級機構盡管仍然保持了美國3A評級,但實質上,美國的3A是充滿不確定性的。如果停止或部分停止QE,將意味著,美國真的要違約了,而那時候,金融市場將會做出過激反應,屆時不但是美國股市會崩盤,全球股市也將遭遇毀滅性打擊,全球的商品期貨市場也將雪崩。既然如此,又何必大腫臉充胖子呢?奧巴馬曾大聲說過,美國不會欠債不還的,而這欠債歸還里面,其實依靠的只是QE罷了,但QE的持續,未來也將為美元蒙上一層陰影——貶值,美元現在似乎還在“底部”掙扎,其實,美元總有一天會跌得更慘,這個底部只是美國企圖保住美元地位的努力。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美元的地位將受到更大威脅,美元不能說完全從國際結算地位上消失,但其影響力減弱是必然的。筆者曾在去年做過一篇未來美元歐元和人民幣將三分天下的論述,只不過這一過程不會像吃飯穿衣那樣簡單,這個過程需要數年乃至十幾年時間才能達到。歐元從誕生到現在的占有率(26%),也用了十幾年時間。人民幣的競爭力可以用全球再融資量已經占到了第二位,以及人民幣已經成為全球十大貨幣來評判。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金融市場上發出的美國QE退出根本就沒有底氣。筆者今年4月份寫了一篇《美國QE退出是忽悠》一文,以表達對QE的看法,并且指出,未來兩年內,美國退出QE的可能性也不復存在。兩年美國能通過哪些途徑賺到還債的錢?而且是那么多的債務?有可能的話,為防止經濟衰退和增加軍費開支,美國可能只會加大QE,而不會縮減。美國縮減QE的可能,筆者認為,只有像中國一樣在國內大力發展房地產業,把全球資金吸引過去,然后坐地起價,收取各種暴利稅收才有可能。另外,美國還要大力發展高鐵等基礎設施,不過,高鐵等的投資回報率絕沒有房地產那樣豐厚。這樣做,也會給本國的居住環境蒙上陰影,像英國年輕人一樣,只有依靠父母的資助才能買得起房子住。中國房價已經為全球做出了“表率”——年輕人買不起!美國會不會走中國式房地產路子?
有沒有一種可能?欠債不還!筆者認為:有!當兩國之間的矛盾達到了極限時,雙方發生口角,然后就是準備不還債。債權國討伐,而債務國卻拿別的例子說事兒,最后或者只有通過戰爭來解決,而戰爭期間,這些錢就只有被凍結了。
美國真要保持住3A信用,或許像美國兩黨斗爭中提到的,只有連續壓縮軍費開支,以及各種其它政府開支,并且必須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實現,但絕不是現在。各種開支壓縮得過急,也會限制經濟增長,比如今年美國政府關門兩周事件對經濟增長的負面評估,以及今后類似事件對經濟增長的負面評估到底如何?等等。但這樣做的前提是美國不再往軍事大國上努力,而是擺脫“世界警察”的形象,在世界和平上多做努力才行。戰爭費用在過去占據了美國絕大部分開支,并因此拖垮了美國經濟,據媒體報道,自2001年反恐開始,美國花在反恐和戰爭中的費用達到了3.2萬億美元,也有媒體稱更多。僅花在監聽上的費用每年就達7000億美元,美國花了巨資監聽,主要包括中俄以及恐怖組織等,甚至連其盟友的電話以及本國的普通百姓也被監聽。美國常常指責別國的人權狀況,但美國這種連隱私權都難以保證的國度,其所謂的人權和民主實在不敢恭維。奧巴馬曾說過,美國不是世界警察,似乎美國政府已經意識到了作為世界警察要“自負盈虧”的巨大付出,做世界警察的代價太大了,做世界老大的代價太大了,因為你要管自己的事,還要管別的國家的事務,這中間,沒有足夠多的開支,難以保證。美國憑借軍事外交所換取的貿易增長似乎也不劃算,美國得到的是軍品貿易增長,但卻失去了一般貿易增長機會,政治上也很讓那些美國插手的國家反感。美國是不是真的在向世界和平出發?我們目前還不能得出結論,因為沒有足夠的證據。但有一點也是肯定的:如果能夠將中日兩個經濟大國擺平了,維持目前的現狀是再好不過了,不過這似乎只是一個幻想,這兩個國家正在努力成為世界第一大國呢,特別是中國的影響力正在逐漸擴大。不管是日本重新成為“正常國家”的努力,如修憲以及最近通過的“秘密法”,還是中國經濟和軍力崛起,都讓美國的軍事擴張腳步難以慢下來,而巨大的軍事擴張又必然要依靠QE才能實現。美國共和黨慣常以武力來解決問題,比如在伊朗最近宣布停止5%以上濃度鈾濃縮后,美國政府宣布減少80億美元經濟制裁,但共和黨卻以不信任中東為借口,提出要對其實行核打擊。本屆民主黨總體上體現了其在貿易上慣常的做法:貿易制裁。而一旦共和黨接任下任總統,那么,軍事擴張是否又意味著重新開始?
因此,筆者認為,美國要避免債務違約,QE應是家常便飯。就像是炒菜一樣,沒有足夠的佐料(QE),菜的味道是怎么都不會香的。美國借債難還今后或許已經不再是多么羞恥的一件事了,已經成為常態了。中國何償不是如此?地方債務堆積如山,虱子多了不咬人嘛,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曾說過,地方政府根本就沒有還債的意思。再看看股市中的上市公司,他們向投資者發了股份,就不管了,既沒有還錢的意思,也沒有要發紅利的意思,看看“分紅擴股”里面,現金分紅與融資比達到1:1的有幾何?他們有的是更多的投資借口,然后把這些錢統統花掉,產生了GDP。美國已經為全球樹立了滾雪球式的借貸榜樣,要避免違約就只有再借,借不到就印鈔,因此才誕生了比特幣,以表達對全球所有貨幣泛濫的不滿,但脫離了政府意愿,比特幣的出路又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