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政府著力簡政放權 釋放紅利激活經濟
來源:中國新聞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新一屆政府在開局之年著力簡政放權,先后取消和下放了數百項行政審批等事項,把“該放的權堅決放開放到位”。專家指出,一系列簡政放權的措施釋放了改革紅利,有利于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經…
新一屆政府在開局之年著力簡政放權,先后取消和下放了數百項行政審批等事項,把“該放的權堅決放開放到位”。專家指出,一系列簡政放權的措施釋放了改革紅利,有利于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甩開膀子”簡政放權該放的權堅決放開放到位
新一屆政府成立之初,國務院各部門的行政審批事項1700余項。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履新之際莊重向社會承諾“本屆政府至少要取消和下放其中的1/3以上”。
“開弓沒有回頭箭”。一年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和經濟下行壓力,新一屆政府“甩開膀子”加速兌現簡政放權承諾,把“該放的權堅決放開放到位”。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1日在地方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透露,目前已取消下放334項行政審批等事項。
中央層面在簡政放權上疾步快跑,地方政府也動作頻頻,其中,北京今年共取消和下放359項審批事項;內蒙古取消和調整了103項;重慶市共取消95項,下放310項,僅取消的53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每年可為當地企業和社會減負超過1億元;今年成立的上海自貿區探索推出僅限定企業“不能做什么”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新一屆政府在轉變政府職能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啃下了不少‘硬骨頭’,可以說這一年的工作非常漂亮,簡政放權的魄力、決心、力度和實際成效都非常大。”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教研部副主任孫曉莉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保證“含金量”防止邊減邊增、明減暗增等現象
“中央和地方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數量很可觀,從質量上來看,‘含金量’也相當高。”孫曉莉強調。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宋世明指出,凡是停止政府的微觀經濟干預,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釋放了企業活力與創造力,激發了社會組織活力,提高了政府治理能力,使行政審批權配置更加科學的都屬于“含金量高”的項目。
具體來看,在取消的行政審批項目中,企業投資開發新油田、新氣田項目核準、企業投資擴建民用機場項目核準、企業投資城市軌道交通車輛、煤炭經營企業審批等均被認為“含金量”較高。
而在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中,被指“含金量”較高的包括企業投資在非主要河流上建設的水電站項目核準、食鹽定點生產企業審批、城鎮土地稅困難減免審批、會計事務所設立審批、執業獸醫資格認定等。
專家指出,雖然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實現了數量和質量的統一,但一些地方和部門仍存在著邊減邊增、明減暗增的現象。對此,孫曉莉建議,要摸清行政審批事項的底數,然后通過網站公開。這樣不僅確保公眾知情權,也強化了其監督權,對促進行政審批的透明化也會起到很好的作用。
改革是最大的紅利簡政放權激發經濟活力
“改革是最大的紅利。”孫曉莉表示,政府簡政放權,還權于市場和社會,不僅有利于減輕企業生產經營的負擔,激發經濟和社會主體的活力,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同時也有利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目前,中國經濟增長面臨下行壓力,而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人口紅利、全球化紅利等傳統要素正在減弱。因此,必須通過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促進經濟增長,而簡政放權則成為釋放改革紅利的關鍵。
“今年以來,政府放寬了民間資本進入諸多領域的限制。隨著市場進入門檻的降低,民間資本的創造力得以驅動和釋放,從而有助于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孫曉莉指出。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國各類企業登記數比去年同期增長25%,其中民營個體企業增長37%,帶動了民間投資以23%左右的速度增長,社會投資和創業熱情迸發,經濟出現穩中向好,簡政放權的成效不斷顯現。
“實踐呼喚改革。要梳理公共權力的清單,既要保證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的數量,又要進一步提高其含金量。”孫曉莉表示,相信隨著新一屆政府任期的推進,簡政放權會抓得越來越實,改革紅利也將不斷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