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繼偉:盡可能不開征新稅種 稅制設計簡單透明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財政部長樓繼偉昨日在《人民日報》撰寫題為《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文章,在深化稅制改革方面提出五項要點,其中包括盡可能不開征新稅種,適當簡并現有稅種與稅率,稅制設計盡可能簡單透明,減…
財政部長樓繼偉昨日在《人民日報》撰寫題為《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文章,在深化稅制改革方面提出五項要點,其中包括盡可能不開征新稅種,適當簡并現有稅種與稅率,稅制設計盡可能簡單透明,減少自由裁量權,降低征管成本等。
盡可能不開征新稅種
樓繼偉在文章中指出,盡可能不開征新稅種,適當簡并現有稅種與稅率,稅制設計盡可能簡單透明,減少自由裁量權,降低征管成本。
此前有學界討論應開征銷售稅等新稅種,樓繼偉“盡可能不開征新稅種”被視為對此的一種回應。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認為,這一思路是對的。
在談到消費稅未來的調整方向時,樓繼偉指出,調整征收環節,弱化政府對生產環節稅收的依賴,促進解決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問題。
隨著“營改增”繼續推進,地方稅收的“大頭”營業稅收入將越來越減少,地方靠什么收入成為擺在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有觀點認為,可將消費稅移到零售環節征收。
“這就涉及兩個問題,一是稅收征管難度,第二是以煙草酒業為支柱產業的省份如云貴等省份,如果改到零售環節會導致這些省份的收入銳減。”楊志勇認為,若改造消費稅,其中更為關鍵的是政府職能轉變。“改造是為了刺激消費,但是沒有收入何來消費,最根本還是要把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劃清。”
在環境稅方面,樓繼偉表示,將推動環境保護費改稅。不過,僅是民意方面,環境稅或許就面臨不小的困局。此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微博)曾建議更多地運用資源稅、環境稅以及必要的補貼等經濟手段與市場形成互動關系來調節和治理環境問題,節能降耗。但他也指出,在這方面由于種種既得利益的阻礙,實際上也包括所謂的老百姓既得利益的局限性,造成了眼界短視,大家幾乎都不認同通過資源稅等改革解決這個問題。
設總赤字規模警戒
樓繼偉在文章中表示,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預算審核重點由財政收支平衡狀態向支出政策拓展后,收入預算從約束性轉為預期性,預算執行結果有別于預算預期的平衡狀態將成為常態,特別是年度預算赤字可能突破。
這一表述較上月接受央視《焦點訪談》、新華社等央媒采訪時的解釋更為明確。
樓繼偉稱,年度預算執行超赤字,要建立跨年度彌補機制。為確保財政的可持續,全國年度總赤字規模應設置一定的警戒線。為實現跨年度預算平衡,還應抓緊研究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增強財政政策的前瞻性和財政可持續性。
對此,楊志勇認為,如果能夠跨年度平衡,那年度赤字將不再是特別重要的問題,而變成一個周期性問題。
不過,對于赤字規模,多位學者曾表示,目前的赤字計算非常復雜,并存在計算口徑問題。“年度赤字應該很簡單,就是年度財政收入減去年度財政支出,但現在支出包括了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這部分錢并沒有花。”楊志勇說,與國際可比較的數字,應該是剔除基金部分。
此外,也有學者指出,我國的會計慣例與國際差距較大,支出的口徑不可比,加上人為操作空間較大,造成赤字的口徑也不可比。因此國際通常用的財政赤字率和債務率等對中國來說只是“心理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