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銀行定位進一步明確或再掀“申辦潮”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19日晚間,鑫龍電器等3家上市公司公告稱,將參與投資設立大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其中還包括奧運冠軍晏紫。消息一出,引起業界對民營銀行的再次關注。一位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
19日晚間,鑫龍電器等3家上市公司公告稱,將參與投資設立大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其中還包括奧運冠軍晏紫。
消息一出,引起業界對民營銀行的再次關注。一位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表示,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后,尤其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發布后,民營銀行申辦熱潮的第二波有可能來臨。
據悉,《決定》去掉了“風險自擔”的前提,增加了“中小型銀行”的定位,為民營銀行的申辦釋放了利好信號。
申辦熱情再次高漲
據不完全統計,從7月5日國務院“金十條”發布以來,至10月末,共有22家民營銀行名稱獲得核準。本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后,民營銀行申請熱情越發高漲。
“主要是出于對三中全會的利好預期。”銀行人士何先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三中全會前,各界就對民營銀行的政策多有猜測,絕大部分是看好。三中全會后,尤其是《決定》公布后,利好的預期就越來越具體。”
據《證券日報》報道,11月以來的短短半個月里,就有14家民營銀行名稱獲得國家工商總局核準,分別是商聯銀行、首發銀行、中網銀行、民商銀行、中儲銀行、西京銀行、裕民銀行、新農銀行、恒業銀行、鹽業銀行、黃河銀行、融信銀行、大秦商業銀行、振興銀行。加上此前的22家,已有36家民營銀行名稱獲得核準。
“雖然細則沒有出來,能放開多大的口子也不好說,但《決定》出來后,我們的感覺是更加積極的,所以從我們的角度看,民間資本確實有申辦民營銀行的沖動。”某小貸人士這樣告訴記者。
對此,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奚君羊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決定》體現了中央對民營銀行的基本判斷,釋放出未來民營銀行門檻降低、開放加速的信號,所以民間資本申辦民營銀行的熱情再次高漲也在情理之中。
定位中小型銀行
《決定》指出:“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在加強監管前提下,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
這與國務院7月5日發布的“金十條”表述有所不同。“金十條”提出,“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決定》去掉了“風險自擔”的前提,增加了“中小型銀行”的定位。
11月19日出版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學習輔導百問》則明確表示,所謂中小型銀行,是指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按照市場化原則自主設立、獨立運營,資產規模不大,主要服務于小微企業和居民家庭的地方性商業銀行。設立中小型民營銀行需具備的條件是,發起設立銀行的出資人,應當擁有充足的資金實力和勝任銀行業務的管理團隊。此外,要在完善相關支持政策,落實監管措施和穩健標準,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基礎上,允許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立足當地、立足基層,主要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和服務群眾的地區銀行、社區銀行等中小型銀行。
奚君羊表示,這主要是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定位于中小型銀行,也就意味專注于小微企業。銀行給某一家企業的貸款不能超過一定比例,中小銀行自身的規模有限,這個定位決定了民營銀行很難和大企業合作;另外,大企業也偏好從大銀行貸款。這樣定位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對現有銀行體系功能進行補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