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松貨幣退潮 誰在裸泳?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逐漸淡出寬松貨幣政策已成定局。但定局之外卻令諸多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大起波瀾。在全球貨幣大潮漸漸退去的同時,人們也發現國際流動資本在今年以來大量從新興市場…
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逐漸淡出寬松貨幣政策已成定局。但定局之外卻令諸多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大起波瀾。
在全球貨幣大潮漸漸退去的同時,人們也發現國際流動資本在今年以來大量從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流出,一時之間,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的資本市場風起云涌,股市大跌、債市震蕩、經濟增速大幅回落等等,似乎在此之前,是一場寬松貨幣政策支撐了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高速增長;似乎沒有了寬松貨幣環境,新興市場國家也將墜入經濟下滑與危機的邊緣;更似乎當年“口誅筆伐”的西方寬松貨幣政策如今在退去時成了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穩定的某種不愿撒手的依賴。
人們不禁要問,大潮退去,究竟誰在裸泳?
當年,美日歐等西方發達國家因危機而采取寬松貨幣政策來挽救經濟大局,如今,在經濟形勢日趨穩定甚至正向復蘇轉變時,西方國家逐步退出寬松貨幣環境。這本是理所當然之事,但如今似乎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更經受不住寬松貨幣環境的退出,而不是美歐等發達國家。
在2007年以來的這些年里,因西方持續寬松貨幣帶來的全球流動性令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起大落,也令諸多國際流動資本進入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進行投資或避險。這些資本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但問題在于,從眼下來看,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顯然沒有做好這些國際資本一旦離開的準備。以至于當退潮真正來臨時,人們看到的是包括南非、墨西哥、巴西、印尼、印度、土耳其、菲律賓等一個又一個國家的股市、債市、匯市的大幅波動。2013年8月19日,印度、泰國、印尼股市分別下挫1.56%、3.27%和5.58%。8月20日,亞太股市再次大幅下跌,日經225指數和香港恒生指數跌幅超過2%,泰國綜指跌幅一度超過3%,印尼雅加達綜指跌幅一度超過5%。8月27日,菲律賓股市大跌3.96%,28日,菲律賓股市再次出現大跌,盤中跌幅一度達5.99%。
雖然歐美等發達國家在貨幣政策的取向會極大影響全球流動性的過剩或緊張,也會極大影響國際資本的流向,但從這一輪西方發達國家寬松貨幣政策之后,受外圍國際資本影響較深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只有立足本國實情,合理規劃和發展本國經濟,才會在國際經濟大潮中安全航行,否則,狂風暴雨隨時會撲面而來。
既然歐美等發達國家并不擔憂寬松貨幣政策的退出會帶來全球流動性的緊張,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又何必杞人憂天,即使真的發生了流動性緊張的局面,那么提前做好各項應對流動性緊張的準備才是當務之急,否則,當真正面臨本國及全球流動性緊張的時候,會發現“裸泳”的依然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