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在部分城市先行試點存款利率市場化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據證券日報報道,在貸款利率市場化全面放開“滿月”之際,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對于存款利率市場化,央行已經基本做好技術和其他條件準備,從這方面說,可以盡快實現存款利率市場化。央行對此…
據證券日報報道,在貸款利率市場化全面放開“滿月”之際,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對于存款利率市場化,央行已經基本做好技術和其他條件準備,從這方面說,可以盡快實現存款利率市場化。央行對此是有既定的設想和計劃的,并且正在按預期推行。
利率市場化包括貸款和存款利率市場化兩方面。貸款利率市場化在今年7月份已經放開,只有存款利率市場化實現后,才算真正的完全實現利率市場化,存款利率市場化是最關鍵的一步,也是風險最大的階段。因為貸款利率在宣布市場化之前,已經采取浮動運行,貸款利率放開后,平均貸款水平并未出現大的變化。而存款的管制一直比較嚴格,因此利率市場化的關鍵是看存款,目前國內主流貨幣市場存款利率波幅存在10%的限制。
關于存款利率市場化一直存在路徑上的爭論,一種觀點認為未來利率市場化將按照先長期大額后短期小額的步驟放開利率的上限,允許銀行發行大額可轉讓存單也可能會實現突破,并簡化存貸款基本利率的期限結構。相關的基礎設施、配套方面也會進一步推進,包括存款保險制度和金融機構破產處置條例這些方面的政策都可能會出臺,并在加大債券市場建設力度、構建基本利率體系等方面加快推進的步伐。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先是城商行后是股份制銀行,未來可能更多地蔓延到國有大行。由中小銀行蔓延到大銀行,是市場化的總趨勢,不過市場化并不希望所有銀行的利率全部上浮到頂,市場化的本質是分離,而不是統一,各家銀行根據風險自主定價,不同的價格可以促進真正的市場競爭。
筆者認為,無論是哪種路徑,都是以從管制到逐漸放松為根本目的。取消存款利率上限是利率市場化最后一步,但是,筆者認為,市場化初期的一兩年內都不會放開,而且國家存款利率稍微放慢一點放開也有好處。因為決定配置資源的利率不是存款利率,是貸款利率或稱為資產利率,如今資產利率已經放開,也就不會影響金融配置資源的效率。
進入8月份以來,各家銀行其實早就聞風而動,眾多銀行上調了存款利率,并且是全國范圍內多家銀行在跟進,一場存款爭奪戰似乎已經在國內銀行業間打開。事實上,從去年6月8日,央行首次雙向擴大存貸款利率浮動空間后,部分城商行就已經將利率全面上浮到頂。光大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北京銀行等多家中小型銀行也將中長期存款利率作出調整。
以北京銀行為例,該行在6月25日推出了最新存款利率政策,即2年期、3年期單筆5萬以上和5年期單筆20萬以上均上浮10%。除了中長期存款,多家股份制銀行在活期存款方面也都做出調整。統計顯示,包括華夏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民生和浦發銀行均將活期存款利率上浮10%至0.3850%。
總體來說,利率市場化的風險是很大的,既包含銀行的風險,也包含儲戶的風險,而銀行面臨風險時,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將風險轉嫁給儲戶,今后儲戶存款可以貨比三家,但一些商業銀行為了增加利潤,不僅在存貸款利率上做文章,而且在存款使用方式上也做文章。比如,當前有一些商業銀行實行所謂的“點存”制度將儲戶的存款直接貸給某些企業或者個人,商業銀行充當中介。因此,今后儲戶到銀行辦理存款手續的時候,不僅要查閱存款利率,而且還要仔細詢問存款的方式和用途。
一些商業銀行推出的所謂套期保值業務,將金融風險轉嫁給儲戶,與保險公司暗中勾結,以所謂的保險合同取代正常的儲蓄合同。一些儲戶不明就里,等到存款到期之后,才發現自己承擔了巨大的商業風險。因此,全國人大常委會應當盡快制定《儲蓄合同法》,彌補我國《合同法》的不足。在《儲蓄合同法》沒有出臺之前,中國人民銀行應當出臺部門規章或者規范性文件,要求各商業銀行在開展存款業務的時候,必須詳細告知存款人的權利,不得以復雜的格式條款減輕銀行的責任。
世界各國在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都出現過反復,道路都很曲折,但結果都是一樣的。一是利率市場化導致利率上升,融資成本升高,實體經濟衰落;二是由于大企業拋棄銀行轉投資本市場,資本市場出現爆炸式發展導致銀行衰落,賭場、資本主義橫行,資本市場最后出現泡沫,整個經濟最終崩盤。利率市場化的危害不是一時的,不是只出現在利率改革的過程中,更大的危害是出現在利率市場化完成之后。在世界上利率市場化不過二三十年的時間,美國滯漲危機、日本經濟危機、東南亞經濟危機以及本次的經濟危機基本上根源都在利率市場化上。而且對整個世界來說,利率市場化并不算是特別成功的經濟治理模式。
當下中國并不存在必須馬上進行存款利率市場化的壓力與必要,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初,美國存款利率市場化是在銀行吸儲困難、資本市場倒逼的背景下實行的,而當下的中國并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中國不面臨巨大的通脹,中國資本市場也不存在對銀行的倒逼,因此中國利率市場化的壓力和必要性總體上是不大的。
鑒于存款利率市場化的風險,以及其他國家在這方面反復失敗的經驗教訓,筆者建議,中國可在部分城市先進行試點,在試點城市可選擇完全放開,通過觀察結果,將試點城市中出現的問題找出并妥善處理,有了實地經驗再推廣到全國,畢竟當下中國經濟還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經不起折騰。此外,與當時的美國相比,中國當前面臨的問題不是儲蓄危機,而是企業融資危機,世界各國利率市場化的結果都是融資成本升高,鑒于此,中國更應該慎重。
延伸閱讀
- 上一篇:臺灣7月工業生產指數創歷年次高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