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進入沖刺 左翼黨欲撬動大選格局?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距離投票日還有一個多月的沖刺時間中,面對現任總理默克爾旨在連任的雄心,反對黨們正在蠢蠢欲動,欲在最后時刻發動攻勢,以此“攪動”德國大選的版圖。 8月最新民調顯示,默克爾所在…
在距離投票日還有一個多月的沖刺時間中,面對現任總理默克爾旨在連任的雄心,反對黨們正在蠢蠢欲動,欲在最后時刻發動攻勢,以此“攪動”德國大選的版圖。
8月最新民調顯示,默克爾所在的基民盟(CDU)以40%領先其他各大黨派。主要反對黨社民黨(SPD)則以15個百分點之差,位居基民盟之后。與社民黨同樣站在默克爾政府對立面的綠黨則獲取13%的支持率。同時,民調顯示,左翼黨的支持率僅為8%。而默克爾基民盟的主要“小伙伴”自由民主黨(FDP)的支持率目前為5%。
面對這一結果,左翼黨領導人呼吁默克爾政府的反對派們“統一戰線”,齊心協力終結默克爾的連任之路。
最新的民調結果使得德國左翼黨領袖季希(Gregor Gysi)早已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此前他已多次在各大媒體受訪時高調表示,希望社民黨不要因為左翼黨的歷史而拒絕與之合作。季希對德國《圖片報》表示:“我覺得,聯合政府沒有理由將左翼黨拒之門外。”
而此次正是由《圖片報》組織的民調顯示,如果,默克爾政府的三大反對黨派,即社民黨、綠黨以及左翼黨聯合,那么,三者所能獲得46%的支持率,僅以1%的微弱優勢趕超基民盟與其小伙伴。
毫無疑問,這一結果讓左翼黨看到了未來進入聯合政府的希望。季希還借此向社民黨喊話:“施泰因布呂克(社民黨領袖)必須明白,沒有我們的支持,怎么可能戰勝默克爾及其盟友呢?”其實,季希早就開始打小算盤,已瞄準聯合政府中外交部長這一職位。目前德國外長由基民盟的小伙伴自由民主黨黨魁韋斯特維勒擔任。
不過,或許令季希失望的是,社民黨以及綠黨此前都在多個場合暗示將排除與左翼黨聯合執政的可能。在上述兩者看來,左翼黨帶有濃厚的東德色彩,因為其繼承了東德時期唯一的執政黨統一社會黨的衣缽。更重要的是,左翼黨還立志于廢除北約。
此外,社民黨以及綠黨還擔心左翼黨對于歐債救助方案的激進立場。后者極力反對對深陷歐債危機的國家進行救助。盡管社民黨與綠黨不時站在默克爾政府的對立面,但對默克爾力推的通過社會結構調整進行援助的歐元區救助計劃還是予以絕對的支持。
不過,社民黨在大選最后一刻改弦更張的案例也不是沒有。在1998年的德國大選期間,社民黨就最終與左翼黨聯手進行組閣。在2010~2012年期間,左翼黨對于社民黨與綠黨在北威州的聯合政府也給予了重要支持。
此前曾讓德國選民眼前一亮的新生小黨德國選擇黨(AfD)能否繼續“黑馬神話”,也成為一大懸念。成立于今年4月14日的德國選擇黨,是德國國內“疑歐論”的典型代表,由經濟學教授、保守派人精英發起,主張德國有序退出歐元區。
但德國選舉法所規定的5%的門檻或許會成為選擇黨進入議會的“攔路虎”。與歐洲其他國家不同,德國選舉法的一大特色便是5%條款限制,即只要有效得票率超過5%方可進入聯邦議院。但目前德國選擇黨的支持率均依舊徘徊在3%左右,因此,要突破5%的門檻尚存難度。
至于德國各黨派所聚焦的經濟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8月最新公布的年度財政健康審核報告中,給予德國經濟政策高度評價,稱德國是地區穩定的重要基石。但該組織也警告,過度依賴出口依然令德國經濟容易受到外部市場的震動影響,建議德國不妨采取適度寬松的財政政策。
在與德國方面舉行的年度磋商中,IMF還呼吁該國政府盡量避免采取不必要的財政緊縮措施,原因是當前經濟前景仍充滿不確定性,且德國經濟依然對外部需求的放緩高度敏感。
此外,IMF還對德國大選后的地區經濟形勢進行了展望。IMF敦促德國政府在大選后發揮更大領導作用,并幫助歐元區成員國之間制定出連貫與具有長期性的路線圖,來實現更緊密的財政和經濟一體化整合。
不過,有分析認為,在9月份的大選來臨之前,德國此前在增強歐盟危機管理框架,以及降低歐盟銀行業體系分化程度方面所做的努力料將在一定程度上停滯,原因是這一切事宜將為即將到來的大選讓步。
延伸閱讀
- 上一篇:三部委聯手強化環保監管能力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