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投資應優化結構保持平穩增長
來源:上海證券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今年上半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幅為20.1%,延續了去年以來平穩增長態勢。前6個月新開工項目逐月提高,1-6月份比2012年同期增長25169個,計劃總投資額累計同比增長15.1%。總體來看,20%左右…
今年上半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幅為20.1%,延續了去年以來平穩增長態勢。前6個月新開工項目逐月提高,1-6月份比2012年同期增長25169個,計劃總投資額累計同比增長15.1%。總體來看,20%左右的投資增幅基本保證了當前經濟的平穩運行。下半年,決定目前投資趨勢的內外部因素等不會有大的變化。因此,中央政府會繼續強化對投資的調控,在保持20%左右投資增速的同時,投資結構將得到進一步優化。
下半年第二產業投資周期性回調等投資增速下行因素仍將持續
2002-2011年間,我國投資增幅年均在26%以上,連續10年高速增長。2012年以來,投資增幅平穩回落至20%左右,但相比1996-2001年經濟蕭條期,目前20%以上增幅并不算低。從目前投資增速下行因素來看,有幾個方面需要關注。
一是市場需求階段性萎縮,第二產業投資周期性回調是近期投資增速回落的主導力量。
數據顯示,占投資比重40%以上的第二產業投資增幅連年高速增長,近期出現周期性回調。2013年1-6月第二產業累計投資增幅為15.6%,比去年同期下降8.2個百分點。
其中,采礦業投資增幅為8.8%,比上年同期下降12.2個百分點,下滑最為嚴重的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投資增幅僅為6.5%與7.8%,比去年同期分別大幅下滑34.1與15.0個百分點;全體制造業投資增幅為17.1%,比去年同期下降7.5個百分點。
毋庸置疑,在相當一個時期內全球將處于貿易再平衡過程中,我國制造業連年高速投資已積累下相當規模的“過剩產能”,這一供需態勢將顯著影響我國制造業企業自發的投資增長,絕大部分行業投資出現周期性回調,將成為下半年投資增速下行的重要市場力量(圖
二是受調控政策影響,中央項目投資增幅快速回調。
2011年下半年以來,中央項目投資增幅連續13個月負增長后,2013年6月占投資比重快速降至4.6%,為2001年以來月度最低點。近期投資增幅雖有所恢復,但考慮到中央放慢增長速度、決心調整經濟結構的理政思路已經形成,啟動大規模生產性中央投資項目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中央投資將更多投向環境治理、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事業領域以及穩步投向新型城鎮化建設所需的電力、交通、水利等薄弱基礎設施領域,對地方性、企業性投資的拉動作用將有所減弱。
三是“兩高”行業投資規模得到較好遏制,多數行業投資增幅快速下滑。
2013年5月份,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累計投資增幅回落至17%,低于去年同期17.8個百分點;6月份,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投資同比增速僅為3.3%,在去年快速下降的基礎上再次下降6.1個百分點;水泥、玻璃等非金屬礦制品業投資增幅為13.5%,低于去年同期5.1個百分點,煤炭開采與洗選業投資連續6個月同比負增長。鑒于當前資源消耗與環境污染雙重壓力,下半年我國高能耗、高污染行業投資增速將繼續下行。
下半年第三產業、基礎設施投資仍是投資增速上行重要力量
從目前投資結構性因素來看,存在兩種推動投資增速上行力量。一種力量是近期第三產業投資增幅上升較快,成為穩定投資增速的核心因素。2013年6月,第三產業累計投資增幅為23.5%,比去年同期提高6.1個百分點,基本追平2001年以來同期平均平水。
其中,5月份與現代物流投資高度相關的批發業投資增幅高達45.10%,6月份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與21.5%,分別比去年同期提高33.8個與23.5個百分點;5月份,增速一直穩定的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投資增幅同比提高8個百分點,6月份教育投資增幅提高5.6個百分點,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增幅提高2.3個百分點;5月份與農業、農村基礎設施、環境治理高度關聯的“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生態環境和環境治理”兩個行業投資增幅高達32.5%和30.3%,分別比去年提高23.2個與20.1個百分點。
考慮到第三產業中諸多行業為我國新型城鎮化重要支撐產業,尤其是相比同等收入國家第三產業發展滯后制約了經濟的轉型與升級,預計下半年政府對第三產業投資的支持力度會有所加大,其較高的增幅繼續起到穩定投資增長態勢的重要作用(圖
另一種推動投資增速上行力量是2013年以來各級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快速反彈。數據顯示,2013年6月基礎設施投資累計同比增長23.65%,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15.4個百分點。
其中,6月份鐵路、道路等交通運輸業投資增幅分別高達22.2%、19.7%,5月份航空、管道等交通運輸業投資增幅分別高達65.4%與171.5%,均比去年大幅提升;5月份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燃氣生產與供應業等基礎能源行業同比增長24%與37.1%,比去年同期分別提高22與5.3個百分點;6月份水利管理業投資同比增長31%,大幅提高16個百分點,5月份水的生產與供應業同比增長23.1%,已連續13個月同比增幅高于20%。
鑒于基礎設施投資期限較長,先導性、周期性明顯,預計下半年仍會成為穩定投資需求、刺激相關行業投資增長的重要因素(圖
綜合上述分析,盡管投資結構調整優化過程中投資機會眾多,目前社會融資總量增長較快、投資資金也較為充裕,但考慮到今年以來財政收入增速下降較快、政府負債率已不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潛在金融風險不容忽視,加之資源耗損、環境污染、產能過剩等約束問題,我們認為,下半年投資大規模增長的可能性不存在,但繼續回落的可能性也較小,將在投資結構調整優化的調控政策指引下,實現平穩增長,預計全年保持20%左右增長速度。
下半年投資結構將進一步優化
多年來,在資源、能源、資金等要素市場改革滯后、政府主導投資等因素作用下,投資規模快速擴張的同時,“產能過剩”、“浪費嚴重”與產業轉型升級動力不足等一系列問題相伴而生。2012年以來,在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實現經濟轉型與升級這一政策指導下,我國投資增速平穩回落,2013年上半年投資結構顯現良好調整態勢。
一是第一、第三產業投資占比穩步提高,第二產業投資占比有所下降。
在投資整體平穩回落的趨勢下,第一產業投資增速較高,2012年至今,月度累計增幅多數月份高達30%以上,2012年末投資占比提高到2.5%,為2004年以來最高點,2013年前6個月,投資占比基本與去年持平,且呈現逐月上升態勢。2013年1-6月第三產業投資占比為54.8%,比去年同期上升2.2個百分點,同時第二產業投資占比從去年同期45%的歷史高位回落2個百分點。
鑒于當前以制造業為主的第二產業產能過剩、自發投資增速較低,新型城鎮化要求農業生產效率提高與相關產業支撐,政府將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現代化、產業化與第三產業相關行業投資力度,預計當前三次產業投資結構調整狀態下半年仍將延續。
二是新建、改建投資占比進一步提升,擴建投資占比繼續下調。
2013年5月,我國新建累計固定資產投資占比為50.1%,比去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創2005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點;改建投資占比由2011年5月的12.4%提高至今年5月的13%,呈現逐年小幅上升態勢;擴建投資占比由2011年5月的14%降至2013年5月的12.7%,逐年下降態勢明顯。
考慮到產業轉型與升級形勢日趨緊迫,傳統產業的更新改造、技術創新等領域投資力度會加大,下半年改建投資占比會繼續提高,延續規模擴張的擴建投資占比會繼續下降,因投向更多新的領域與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新建投資占比短期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三是投資主體結構有所優化。
2013年1-6月民間累計投資所占比重高達63.7%,接近上月的歷史峰值,且前5個月呈現逐月提高態勢;同時,地方項目累計投資所占比重為95.4%,又達歷史最高點;5月私營企業所占投資比重為28.4%,比去年同期提高3個以上百分點,上升勢頭顯現出來。鑒于下半年中央投融資體制具體改革舉措很可能出臺,對民間投資、中小企業投資扶持引導政策實施力度加大,預計我國投資主體結構會進一步優化。
下半年哪幾個重點投資領域值得關注
目前及未來幾年內,我國經濟邁入城鎮化全面推進期,同時進入工業化中后期,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攻堅任務非常艱巨,很有必要保持適度投資規模與增長速度,但在此基礎上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合理投向事關我國經濟轉型與升級大局的重點領域更為重要。從目前投資形勢與政策走勢來看,下半年如下幾個領域有望成為投資的重點扶持領域。
一是農業現代化及基礎設施投資。
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及精深加工龍頭企業會得到更多投資政策優惠,加大技術創新投資力度,提高農業產業化、科技化投資比重。繼續提高農村基礎設施投資,農田水利、污水治理、垃圾處理、清潔能源、環境整治、飲用水工程、信息化等領域會成為投資重點。
二是制造業技改與創新投資。
政策會進一步扶持企業加大更新改造投資力度,引導優化創新投資方向。“可望取得突破性進展基礎技術、關鍵技術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的研發與應用”、“節約、替代、循環利用和污染治理的先進適用技術”等領域,政策扶持優惠力度會進一步加大。
三是城鎮基礎設施投資。
鑒于我國中小城鎮與大中城市市容市貌建設方面差距較大,地級以下城市以及縣城、小城鎮、城市之間基礎設施以及大城市功能性基礎設施將成為投資的重點領域。包括城鎮交通、棚戶區改造、地下管網、供排水、電熱水汽供應、水質安全、污染治理基礎設施以及醫院、學校等城市功能性建設方面,投資力度會有所加大。
四是生產性服務業投資。
為配合產業轉型與升級,促進服務業向高端化、高附加值、高帶動性方向發展,現代物流、信息服務、高技術服務、商務服務、金融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將在政府引導下,成為今后一段時間內的重點投資領域。
五是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事業投資。
“中小學尤其是農村中小學的標準化設施、辦公設施”建設、“重大衛生防疫體系建設、城市社區醫院、農村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建設、“福利院、養老院、救助站、托兒所和城市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等民生工程”建設等領域將成為各級政府投資重點領域。
商業銀行如何面對新的投資形勢
第一,重視第二產業相關行業投資增速下滑周期性規律,實地調查回落幅度較大的煤炭、鋼鐵、水泥等重工業、采礦業企業產品銷售、庫存、效益周期性變動情況,切實加強貸后風險管理。同時,把握新型城鎮化投資結構變動新動向,對電力、熱力等市場需求先行擴張性行業,及早做好信貸投放布局。
第二,密切關注中央關于投資結構調控政策,尤其是投融資體制改革舉措推進與民間投資疏導優惠政策的最新動向,緊密跟蹤我國“雙高”、“產能過剩”行業投資結構的總體走勢,科學調整商業銀行信貸存量,研究部署新增信貸的重點領域。
第三,把握基礎設施投資與第三產業投資這兩大當前投資增速上行拉動力量,深入分析其對制造業、采礦業相關行業的產品需求與投資帶動效應,確保商業銀行行業信貸結構調整的前瞻性。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安倍勝選 修憲在即?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