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6月CPI數據超預期 “滯漲”初現端倪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今日(7月9日),統計局發布6月份數據稱,CPI同比上漲2.7%,比上月2.1%上升0.6個百分點。而同時PPI則同比下降2.7%,比5月回升0.2個百分點。公募基金分析認為,物價數據一漲一跌顯示經濟形勢更趨…
今日(7月9日),統計局發布6月份數據稱,CPI同比上漲2.7%,比上月2.1%上升0.6個百分點。而同時PPI則同比下降2.7%,比5月回升0.2個百分點。公募基金分析認為,物價數據一漲一跌顯示經濟形勢更趨復雜。
德邦基金表示,6月份CPI同比上漲2.7%,超出市場平均預期值2.5%,物價上行速度較快,結構性的物價壓力較大。PPI同比下降2.7%,僅比上月2.9%回升0.2%,工業品價格回升乏力。物價數據一漲一跌,顯示經濟形勢更趨復雜,貨幣超發導致的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與產能過剩造成的工業品通縮同時加重,經濟“滯漲”初現端倪。
在德邦基金看來,目前的價格上漲僅僅是個開端,三四季度生活消費品價格壓力可能持續攀升,貨幣政策松動的政策空間將更小。并且由于經濟低迷,收入增長預期不穩定,消費者對物價上漲的容忍度降低,控物價的需求更加強烈,這又迫使貨幣政策收縮。下半年,如何在控物價和穩增長之間尋找政策平衡點,是不可回避的重大難題。
匯豐晉信則認為,盡管6月CPI回升略超市場預期,超預期因素主要源于去年的低基數,而非新漲價因素。而市場對于通脹的擔憂應該來源于沒有預期到的物價漲幅。在目前的狀況下,經濟的疲弱形式沒有根本性的改變,最近的“國十條”更進一步顯示出中央對于經濟轉型和調結構的決心。
此外,對于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央行也多次強調。在經濟疲弱、貨幣中性的情形下,通脹滋長的條件并不具備,數字上的回升僅代表基數較低帶來的計算結果,不足以引起市場過多的憂慮。目前通脹并非市場擔憂的主要因素,而經濟的下滑和流動性的情況是市場關注的核心。匯豐晉信表示,下半年經濟可能依然疲弱,因此須回避受到經濟影響較大的傳統性行業,持續關注局部對經濟敏感性較低的行業,如以“消費服務”和“新興產業”為代表的成長性行業。
交銀施羅德則表示,6月CPI上升較快,可能主要由鮮菜價格波動貢獻的,并不意味著CPI會以目前的速度趨勢上升,因為蔬菜價格的波動在季度頻率上是相對平滑的。6月更值得注意的情況是豬肉價格出現了拐點。豬肉價格在6月份環比上漲,而今年3-5月豬肉價格是連續下跌的。實際上從高頻數據來看,5月下旬豬肉價格、豬糧比等指標就已經出現了上升。此外,6月PPI環比-0.6%與上月持平,同比-2.7%較上月回升0.2個百分點。交銀施羅德分析,從高頻價格分析,7月PPI環比降幅有望收窄,對應同比延續改善趨勢。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歐元區風險再抬頭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3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