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硬著陸將伴隨大宗商品暴跌
來源:上海證券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來自美銀美林的最新國際基金經理月度調查顯示,機構投資人對全球經濟增長和通脹的預期有所回落,但還不足以對風險資產帶來實質沖擊,投資人承擔風險的意愿依然相當高。但與此同時,全球基金對…
來自美銀美林的最新國際基金經理月度調查顯示,機構投資人對全球經濟增長和通脹的預期有所回落,但還不足以對風險資產帶來實質沖擊,投資人承擔風險的意愿依然相當高。
但與此同時,全球基金對于中國經濟的擔憂卻再度顯著升溫,中國硬著陸被認為是目前世界經濟和全球市場面臨的最大尾部風險之一。與此相應的是,新興市場和大宗商品這兩類資產都開始不同程度受到冷遇。
擔憂中國經濟“硬著陸”
根據美銀美林的5月份基金經理調查,投資者正在為中國經濟放緩及長期低通脹做好準備,大宗商品的配置則降至四年來的低點,新興市場股票也遇冷。本次調查在5月3日至9日期間進行,共有231位基金經理參與了調查,管理的資產總規模達到6610億美元。
最新一期調查顯示,受訪基金經理多數認為,中國經濟“硬著陸”的風險越來越大。中國硬著陸被認為是全球市場面臨的第二大尾部風險,14個月來頭一回,投資人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整體預期轉為負面。
根據5月的調查,凈占比負8%的受訪機構認為,中國經濟未來12個月會走強,為14個月首次出現負數。
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經濟硬著陸和及大宗商品暴跌目前已躍居全球頭號尾部風險。而4月份只有18%的投資者持相同看法。總體上,歐債危機仍是最大的擔憂,有凈占比29%的受訪者認為這是最大威脅。
在日本、亞太地區及全球新興市場,有8%的基金經理預期中國經濟在未來12個月將走軟;相比之下,一個月前有9%的基金經理預期中國經濟會走強。
5月份,機構投資人大幅削減了對新興市場的風險敞口。僅有凈占比3%的受訪者表示當前超配新興股票市場,這一指標為兩年來最低,3月份這一比例高達34%。目前的水平較10年均值還要低1.3個百分點。
“我們看到全球經濟增長和通脹預期的調整。看到中國前景急轉直下,商品持倉也有很大下降。”美銀美林歐洲投資策略師比爾頓說。
隨著上月黃金等大宗商品出現暴跌,機構投資人對這類資產的熱情驟降。在5月份的調查中,表示依然超配大宗商品資產的受訪機構占比降至負29%,為2008年12月以來最低水平。
此次調查發出的另一個強烈信號是,基金經理普遍認為,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的通脹威脅極低。有30%的基金經理預計,全球核心通脹率將會在未來一年上升,較上個月的45%有所回落。相應地,預計短期利率將會上升的投資者比例從4月份的32%降至14%。
整體人氣仍較高
美銀美林全球研究部首席投資策略師哈尼特表示,5月份的基金經理調查說明,投資者正在撤出中國及與中國相關的資產,其中尤以大宗商品和新興市場股票最為突出。但值得注意的是,投資者依然對全球經濟增長抱有信心。
總體看,美銀美林的分析師表示,目前的市場人氣指標還沒有達到足以引發風險資產出現一波大幅調整的程度。看多后市的投資人認為,當前現金水平居高不下、對大宗商品和新興市場的極端悲觀情緒等,反而可能推高資產價格。
流動性充裕的大背景,使得投資人承擔風險的意愿有增無減。對沖基金5月份的股票風險敞口創下了近七年來的最高水平。
5月份,基金經理的平均現金持倉依然保持在前一個月的水平,為4.3%。根據美銀美林的分析,通常,現金持倉水平突破4.5%水平,便是發出了明顯的買入信號;而如果現金持倉跌破3.5%,則說明可以考慮賣出股票了。
5月份,基金對股票資產的配置比例稍有下降,目前有凈占比41%的受訪者表示超配股市,上個月為41%。3月份這一指標高達57%。
在美國股市持續創出歷史新高的同時,投資人對于美國股市前景依然保持信心。5月份,凈占比20%的受訪基金表示超配美股,較10年平均水平高出1.2個百分點。
歐洲股市依然表現不佳。連續第二個月,機構選擇低配歐洲股市。根據調查,凈占比8%的受訪基金經理表示低配歐洲股市。
相比中國,近期持續創出數年新高的日本股市受到了投資人的追捧。機構對于日本股市的資產配置連續七個月上升,最新的情況為凈占比31%的受訪者表示已超配日本股市,創下七年來新高。而在2012年10月,還有凈占比38%的受訪機構表示低配日本股市。
有44%的全球投資者表示,日本公司的利潤前景比任何其他地區更為有利,這是該調查自2005年11月啟動以來最樂觀的一次。同時,日本依然是投資者最希望在未來12個月增持的地區。有25%的投資者表示日本位居他們增持名單的首位,與4月份的數據相吻合。
不過,對于日本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機構并不認同。僅有4%的受訪者認為,日本央行能夠很快實現2%的通脹目標。
醫藥股受追捧
這次調查還發現,全球及地區基金經理調查開始初步出現對歐洲的樂觀態度,盡管該地區的投資者也希望看到更多的政策行動。
受訪的機構投資者開始認為,歐元區不再是很大的問題,反而是一個機會。表示歐洲主權債及銀行業是第一大“尾部風險”的受訪投資者比例,從上個月的42%降至29%。
在全球受訪投資者中,38%認為歐元區股票的估值過低,與4月份的23%相比顯著上升。由于更多投資者認為美國股票的估值過高,美國與歐元區之間的“估值差距”上個月進一步擴大。
在地區調查中,歐洲受訪者對增長前景的態度比一個月前更為樂觀。有24%的歐洲基金經理相信,歐洲經濟將會在未來一年走強,與4月份的19%相比有所增加。另外,17%的投資者預計未來12個月的盈利將會改善,高于上個月的14%。同時,31%的地區投資者表示財政政策過于限制性,而上個月持相同看法的投資者比例只有19%。
美銀美林歐洲投資策略師比爾頓說:我們看到一些跡象表明投資者正在觀望歐洲地區。他們日益意識到歐洲股票的估值便宜,而且對歐洲主權債風險的憂慮正在逐漸消散。
從行業來看,5月份,醫藥、科技依然是機構最偏愛的兩大行業。其他熱門板塊還有銀行、保險、公用事業等。而非必需消費品、工業等行業則遭到一定程度的冷遇。醫藥股成為最受機構青睞的板塊,5月份,凈占比27%的受訪機構表示超配醫藥股,其次是科技股(26%).
在大宗商品大跌的情況下,機構對于能源股的熱情連續第二個月下降。過去兩個月,機構低配能源股的比重創下歷史新高。
隨著公司盈利前景持續改善,機構投資者正在施加壓力,希望公司更多地動用現金。有27%的全球投資者表示股息支付率過低,與上個月相比增加了6個百分點。38%的投資者表示,他們首選的現金流用途是通過回購、股息或收購將現金返還給股東,與4月份的34%相比有所上升。此外,有47%的投資者希望公司增加資本開支,與上個月相比增加1%,但只有9%認為償還債務是優先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