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仍是“世界工廠” 四成產品沒技術含量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過去十余年間,中國從一個農業大國逐步成為全球制造業中心。但由于勞動力成本的明顯上升,中國世界工廠的低位正發生悄然改變。然而根據一份最新研究表明,至少在未來五年中國還將是最具競爭…
在過去十余年間,中國從一個農業大國逐步成為全球制造業中心。但由于勞動力成本的明顯上升,中國“世界工廠”的低位正發生悄然改變。然而根據一份最新研究表明,至少在未來五年中國還將是最具競爭力的全球制造業中心,但“中國制造”仍難擺脫低端、低附加值的標簽。
德勤和美國競爭力委員會日前發布的《2013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指數》指出,中國的制造業競爭力指數在當前以及未來五年均位居榜首。中國得以繼續保持“世界工廠”的地位,仍然主要依靠低廉的人力和原材料成本,但在勞動生產率、研發力量、法律體系和醫療保障等方面中國依然乏善可陳。
缺乏自主創新,嚴重依賴“山寨”是中國制造業的痼疾,“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是中國制造業長久以來的標簽,這個情形目前雖有改善但在國別比較中仍難言樂觀。
2011年,中國制造業的出口中,有61%都是中低科技含量的產品,尤其是低科技含量的產品高達39%。而在新加坡的制造業出口中,只有8%是低科技含量產品,臺灣的產品中也僅有12%的科技含量較低。
雖然短期內中國“世界工廠”的低位仍然難以撼動,但他和他的競爭者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印度會在五年后上升至全球第二名,并且中印間的差距將小于目前中德間的差距。印尼、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在五年后將會表現出更強的競爭力。
德國目前在全球38個國家中排名第二,但到了五年后將滑落至第四。美國則會從第三滑落至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