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氣等資源性產品全面迎來“階梯時代”
來源:鋼聯資訊|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據證券日報報道,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扎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地區和行業范圍,健全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業內人士表示,健全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充分發揮…
據證券日報報道,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扎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地區和行業范圍,健全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業內人士表示,健全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不僅能夠降低價格扭曲導致的短缺風險,而且有利于抑制不合理需求,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和發展方式轉變,充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切實提高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2012年已經接近尾聲,今年全年資源品價格改革取得了較大進展。從階梯水價到階梯電價在部分省市開展試點,再到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持續推進,始終堅持市場化的方向。
廣州已經開始實施階梯水價,這是繼7月份開始實施階梯電價后,又一款“資源產品”價格“階梯化”。
不僅如此,據了解,全國性的階梯水價方案也在緊鑼密鼓的制定中,國家發改委已就水價改革事宜制定國家層面的指導意見,其主基調便是理順水資源價格、供水價格和污水處理費的定價機制。
而從全國各地陸續召開的階梯水價和階梯氣價聽證會來看,和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水、電、氣等資源性產品,已經全面迎來“階梯時代”。
2011年12月26日天然氣價格改革在廣東和廣西兩地進行的試點,到目前為止,近一年時間。安迅思息旺能源研究員表示,目前來看,兩廣價改試點收效良好。不過,由于價改只在廣東省內試點,因此還未實現上下游各環節的價格聯動,向全國范圍推廣后才能真正實現上下游的價格聯動機制,也才能實現天然氣的市場競爭機制。
國家發改委近日下發的《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將繼續完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變化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加快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的比價關系,充分發揮價格在調節供求關系中的杠桿作用,并為天然氣價格最終市場化奠定基礎。
近期,消息稱,電煤價格并軌方案已獲批,不日將下發。這是又一項資源品的價格走向市場化。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資源性產品關系到國民經濟運行的諸多重要部門。比如電力、汽車等行業,改革總體方向應是市場化。
價格機制是市場化配置資源最為重要的方式。但是當前我國資源價格形成機制還有很多不適應市場的地方,很多資源都是通過行政手段劃撥或近乎無償開采,導致資源的低價出售,嚴重偏離了正常的市場價格等方面。
業內專家表示,資源開采利用的低成本與終端消費的低價格造成了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中的資源高消費,嚴重制約了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因此,加快推進資源價格改革,必然要堅持市場化的改革取向,建立能夠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關系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從而有效提高資源的開發利用成本和終端消費價格,可以有效遏制資源高消費等行為,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的績效,為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