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盡快推出中國版資產購買計劃
來源:中國證券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國社科院5日發布的2013年《經濟藍皮書》預計,明年CPI同比漲幅為3.0%,GDP增速為8.2%。報告建議,應盡快推出中國版的資產購買計劃,調整地方政府負債的財務狀況。應采取非加速通脹的財政貨…
中國社科院5日發布的2013年《經濟藍皮書》預計,明年CPI同比漲幅為3.0%,GDP增速為8.2%。報告建議,應盡快推出中國版的資產購買計劃,調整地方政府負債的財務狀況。
藍皮書預計今年GDP增速為7.7%、CPI漲幅為2.7%。
藍皮書提出,當前中國經濟增速下滑并非是周期性的,常規的穩定經濟的宏觀政策很難奏效。例如,過大的貨幣刺激將促成通貨膨脹,導致人民幣貶值預期加強,資金外流加快,貨幣刺激政策反而失效。必須采取“非加速通脹”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配合結構政策,這樣才能穩定宏觀預期,推動結構調整。
就短期政策而言,繼續降息和擴大赤字、減稅都是可行的,但更重要的是盡快推出中國版的資產購買計劃,由中央政府發行特別國債或其他債券,對地方政府在城市化過程中積累的長期限基礎設施投資的資產進行購買,調整地方政府負債的財務狀況。
穩增長是當前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同時需要處理好穩增長和調結構、轉方式與深化改革之間的關系。通過穩定投資增長、優化投資結構、擴大結構性減稅力度、適當降低增值稅標準稅率等措施,實現經濟穩中求進,同時促進技術與制度創新,提高勞動力素質,培養經濟長期增長潛力。
潛在增長率將下調為7%-9%
藍皮書提出,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將逐步從原有的8%-10%的最優增長區間向下調整到“十二五”期間的7%-9%區間,“十三五”期間仍將繼續下調。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的問題不是潛在增長率下降與否,而是如何應對潛在增長率下降可能帶來的挑戰。
藍皮書建議,在中長期內,中國需要進行結構性改革,核心是繼續推進市場化改革,改變政府干預要素配置的方式。最基本的改革路線是:削減政府規模,大幅度取消政府行政審批的權力;國有企業戰略性調整,以效率為準繩推進國有企業的戰略性重組,堅決淘汰“大而弱”的企業;放松管制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和基礎設施等的管制,積極引導民間資金進入;進行財政體制改革,現階段需要建立新的財政體制,要讓城市擁有更大的財政和融資權利,服務于城市建設和市民公共服務需求,同時推進個人稅收直接征繳,將個人稅收與公共服務聯系起來,逐步建立間接稅和直接稅并舉,以民生為支出方向的現代的公共財政體制;推進利率市場化,核心是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強化節能減排和刺激企業更新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