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濟恢復或延遲
來源:國際在線|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隨著中日釣魚島危機不斷升級,中日經濟關系也受到影響。日本央行行長19日表示,日本國內經濟恢復的時間可能將比預期推遲半年。分析人士認為,這次由日方一手導演的收購釣魚島鬧劇雖然導致兩…
中日兩國經濟互補性很強,兩國之間的貿易合作對于各自國家的經濟發展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目前釣魚島問題導致兩國關系持續緊張,已經嚴重影響了兩國間包括經貿往來在內的各方面合作。日本央行行長白川方明19日表示,日本國內經濟恢復的時期將比此前預期的2012年度上半年“推遲半年左右”,他還對日中關系有可能出現的長期惡化表示了擔憂。日本經團聯會長米倉弘昌18日也表示,兩國民間人士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關系被一舉推翻并出現惡化,甚是遺憾。他對日本政府將釣魚島進行所謂的國有化導致日中關系急劇惡化表示強烈不滿。
分析人士認為,由于日方拒不承認釣魚島主權存在爭議,拒絕放棄其錯誤立場,中日兩國的友好大局受到嚴重破壞和挑戰。兩國關系一旦交惡,必將首先在經濟領域進行較量,中方可能會從三個方面出手制約日本。
第一,對日本在華投資企業進行制裁。長期以來,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和便宜的勞動力吸引了很多日本企業爭相來華投資設廠,據有關統計顯示,截至2012年6月末,日本對華投資839.7億美元,來華投資的日本企業以制造業為主,約占70%左右,其次是化學纖維業,食品等。日本在華企業屬于中國法人,他們雇傭中方人員,在中國采購物資,在中國納稅,除了將經營利潤匯往國外,這些日企和一般的中國企業沒有什么兩樣。此外,近年來中國大陸的勞務工資出現大幅度上漲,加上很多地方都取消了對外資企業的優惠政策,日本企業出現了將其中國工廠向東南亞等地轉移的勢頭。但是,由于中國的巨大市場,加上員工素質相對東南亞等國來說較高,很多日本企業還是保留了在中國的研發中心等關鍵部門。而研發部門留在中國,對于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科技實力的提升是大有好處的。所以,對日本在華投資企業進行制裁明顯弊大于利。
第二,限制中日進出口貿易。據日本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日本對華貨物出口737.2億美元,占貨物出口總額的18%。日本進口中國貨物913.4億美元,占總進口的20.5%。相比之下說明,日本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更大。另外,中國主要向日本出口低附加值產品,這在供應鏈上產生的利潤很低,而日本對華出口的一般是產業鏈上游產品,利潤較高。這意味著在承擔出口損失的能力上,中國遠超日本。分析人士認為,中日進出口貿易曾在2003年幫助日本避免又一場經濟衰退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而且自2003年以來向日本的經濟增長貢獻了35%-80%的推動力。如果在中日進出口貿易上入手,對日本采取制裁,日本損失將十分慘重。
第三,打日本債務牌。日本龐大的政府債務顯著增加,截至去年末,日本主權債務突破1000萬億日元,是GDP的2.2倍。根據日本財務省和央行數據,截至2011年底,中國持有日本長短期國債18萬億日元,同比增長71%。2010年中國已成為日本最大債權國。分析人士認為,由于日本國債處境危險,能挽救日本經濟的似乎只有中國,中國可利用這一點,采取最有效的方式對日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