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挑逗”樓市消費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7月25日,南京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發布顯示,三駕馬車的拉力均有所下滑,而刺激消費成為了當下地方推動經濟成長中唯一回旋余地最大的領域。記者對比發現,1-6月,南京市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
7月25日,南京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發布顯示,“三駕馬車”的拉力均有所下滑,而刺激消費成為了當下地方推動經濟成長中唯一回旋余地最大的領域。
記者對比發現,1-6月,南京市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15.3%,增幅同比收窄16.3個百分點;消費同比增15.1%,增幅收窄3.7個點;進出口同比下降了1.3%。
“固定資產投資尤其是政府主導的領域,受財政收入增幅放緩余地已經不大;外貿方面,目前已沒有太多的辦法;地方政府可以操作的空間只能在刺激消費領域。”東南大學經管院一位參加市政府咨詢會的教授向本報分析。
實際上,在公布半年報前,南京市就已開始行動。
7月23日,南京市出臺《關于進一步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若干意見》,一口氣拋出30條擴大內需刺激消費的政策。其中,促進“房地產消費”的部分措施備受外界關注,被市場解讀為開始“試探宏調底線”。
此前一周,南京市國土局更在一天內掛出了41幅土地的“出讓預告”。
前述南京市房地產消費刺激政策提出,對入選南京“321”計劃的人才,不管戶籍和國籍,正常繳納公積金且在本地納稅的,購房時一律給予貸款支持,并享受首套房優惠貸款政策;首次購買自住商品住房,視同南京戶籍,并可按五年內個人所得稅市以下留成部分,給予購房補貼。
“南京此舉意味著限購的措施被巧妙打開了一個口子,而與中央要求又不直接抵觸。”有地方房地產研究人士對本報記者分析。
2011年2月南京出臺“限購令”時提出,對“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以及無法提供1年以上(含1年)本市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暫停在本市市區內向其銷售住房。
而根據南京當前的人才引進政策,“321”計劃將有3300人規模。
不過,在市場普遍將南京市此次一攬子刺激消費計劃解讀為“樓市限購變相松動”后,南京市官方通過各種渠道“澄清”,強調沒有出臺放松房產限購政策,將“堅決貫徹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政策,對調控政策的執行決心不變,方向不改,力度不減”。
據新華社消息,國務院決定從7月下旬開始,派出8個督察組,對16個省(市)貫徹落實國務院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措施情況開展專項督察。江蘇省被列入督察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