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借“美國思路”解歐債危機
來源:北京商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歐盟近日宣布對西班牙銀行業施以直接援助,既不附加財政緊縮和結構改革等政治條件,也不通過西班牙政府以避免西政府負債率提高。這一做法同歐盟此前對希臘、葡萄牙和愛爾蘭的援助有著很大不同…
歐盟近日宣布對西班牙銀行業施以直接援助,既不附加財政緊縮和結構改革等政治條件,也不通過西班牙政府以避免西政府負債率提高。這一做法同歐盟此前對希臘、葡萄牙和愛爾蘭的援助有著很大不同,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引入和借鑒了“美國思路”。除這一舉措外,原西班牙銀行行長奧德涅斯也受到了當前政府的嚴厲批評,并不得不提前結束任期,轉由執政黨和反對黨共同支持的67歲的林德接替其職務。
由于體制和內外部環境不同,面對危機,此前美歐應對思路差異很大。金融危機來襲時,美國奉行積極的干預主義,貨幣財政政策雙管齊下,強調以前瞻性政策來消除市場恐慌。而當債務危機來襲時,歐洲卻一直被動應對,財政緊縮的同時貨幣政策猶豫不前,結果被市場牽著鼻子走,危機愈演愈烈。
不過,此次救助西班牙的方式卻非常類似于當年的美國。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之初就設立了總額7000億美元的救助計劃,對數百家銀行伸出援手,最終得以避免銀行業危機連鎖反應,又有效幫助銀行體系恢復信貸、刺激經濟。美國財政部估計,該計劃成功保住了850萬個就業崗位,避免了經濟陷入更大衰退。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救助后來證明是一筆賺錢的買賣。在美國財政部已發放的4150億美元不良資產救助金中,迄今收回3380億美元,對銀行業的救助盈利已超過100億美元。歐盟智庫布魯塞爾歐洲與全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岡特拉姆·沃爾夫認為,美國財政部的救助不僅沒有造成損失,反而帶來較好回報。
其實,歐盟此次直接救助西班牙銀行業,只是對其他經濟體應對危機經驗的又一次借鑒,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后一次。歐債危機演變至今,歐洲可謂已經絞盡腦汁,向世界其他經濟體取經勢在必行。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僅就美國思路而言,便有許多值得歐洲大膽引入和借鑒之處。
在貨幣政策上,不少經濟學家主張,歐洲央行應更激進地承擔“最終貸款人”角色,通過無限量地提供流動性來消除市場恐慌情緒。在財政政策上,則應更好地兼顧長期減赤目標和短期經濟刺激目標,在確保長期改革承諾前提下,適當放松短期財政紀律,以令經濟逐步恢復到良性增長軌道。此外,還應盡快出臺前瞻性的歐元債券方案,以避免債務頑疾遷延反復。這些主張里,活躍的美國思路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