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利用外資緣何連續六個月負增長?
來源:新華網|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商務部15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中國實際使用外資(FDI)金額84.01億美元,同比下降0.74%。這意味著自去年11月以來,中國FDI已經連續六個月出現負增長。統計…
商務部15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中國實際使用外資(FDI)金額84.01億美元,同比下降0.74%。這意味著自去年11月以來,中國FDI已經連續六個月出現負增長。
統計顯示,1至4月,中國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7016家,同比下降13.94%;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78.81億美元,同比下降2.38%。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15日在月度例行記者會上分析說,中國實際利用外資持續出現負增長主要有內外兩方面原因:一方面,世界經濟總體增長乏力,全球直接投資受到很大影響;另一方面,從國內因素來看,隨著要素成本上升,中國經營成本優勢有所減弱。
聯合國貿發會議4月12日發表的最新一期《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顯示,2011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流出量約為1.6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6%,但與2007年的峰值相比仍有25%的差距。雖然今年全球FDI流出前景將持續改善,但由于世界經濟復蘇的脆弱性,跨國投資仍持謹慎態度。
值得關注的是,歐洲經濟的低迷對歐盟國家對華投資影響很大。統計顯示,前4個月,歐盟27國對華實際投資19億美元,同比下降27.9%。
“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使得全球FDI的‘蛋糕’變小了,而美國、歐盟等鼓勵產業回歸,包括金磚國家在內的新興國家紛紛加大吸引外資的優惠力度,使得國際資本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分流。”商務部研究院跨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何曼青說,由于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綠色環保節能的硬約束,中國利用外資更加追求質量和效益。
很多外資企業已經感受到了中國市場的這些變化。以成本上漲為例,2012年中國美國商會首次在其年度《商務環境調查報告》的問卷中提出“人力成本上漲是否會影響企業運營”這一問題。結果顯示,82%的受訪者認為人力成本上漲會影響企業運營。
沈丹陽說,從“招商引資”到“招商選資”,中國利用外資更加注重優化結構和提高質量,而不是簡單地看引資的規模,這對利用外資的規模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盡管如此,我們對中國利用外資的前景總體上仍然持樂觀的態度。因為中國投資環境總體上是趨于完善,越來越好,而不是相反。”沈丹陽說。
近期日本國際協力銀行發表了《2011年度日本制造業企業海外業務情況問卷調查報告》。報告顯示,日本制造業將繼續加快海外拓展步伐,而中國、印度仍是他們首選的投資目的地。另外,新加坡大華銀行日前也公布了《中型企業商業景氣調查》。這個報告也顯示,中國成為新加坡中型企業在亞洲拓展海外業務的首選地。
《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還顯示,盡管2011年各項成本有所上升,仍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受訪者預期其在華銷售額2012年會實現增長;39%的受訪美企表示,在中國的利潤率仍然高于世界其他任何地方;78%的受訪美資企業仍將中國列為其全球投資的三大目的地之一。
這份報告說:“顯然,外資企業并不希望離開中國。”
關于“制造業回流”現象,沈丹陽表示,根據商務部監測,迄今尚未發現已經在華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大規模撤出的情況。不過,他認為,從中長期來看,不排除這種“回流”體現為美國和一些歐盟國家的制造業減少對外投資,包括減少對華投資的情況,對此商務部將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