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新能源汽車年內達5000輛
來源:北京商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截至今年底,北京市公共服務領域的新能源汽車總量將達到5000輛,其中新增數量近1500輛,不僅如此,在政府用公車領域也將考慮采用新能源車。這是北京市發改委主任張工在昨日做客城市管理廣播市…
截至今年底,北京市公共服務領域的新能源汽車總量將達到5000輛,其中新增數量近1500輛,不僅如此,在政府用公車領域也將考慮采用新能源車。這是北京市發改委主任張工在昨日做客城市管理廣播“市民對話一把手”欄目時透露的消息,張工坦言,上述推廣最大的難題是基礎設施選址。
政府公車將考慮采用新能源車
張工坦言,盡管經過多年努力,截至去年北京市的優質能源占比已經達到70%,但煤炭消費總量占比依然達到30%,煤炭在燃燒的過程中會對環境有極其大的負面影響,因此今年在治理PM2.5的行動方面,能源調整將重點放在優質能源利用方面,而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將是重中之重。
其中,根據計劃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的數量將在年底前增加到5000輛,其中主要是公交車、環衛車和出租車。目前北京市共有450輛新能源出租車試運行,今年將再增加300輛。“本市新能源車產能將在今年年底釋放,屆時在政府用公車領域將考慮采用新能源車。”張工表示。此外,北京市在“十二五”期間將淘汰40萬輛黃標車。
充電站建設掣肘新能源車發展
“很多消費者購買汽車,不僅僅是為了上下班代步,還有其他的需求,但這種要求目前電動汽車卻很難達到。要促進電動汽車在北京的發展,必須逐步完善配套設施,在城市郊區等設置充足的、便捷的、功率大的充電網點。”國家電網公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蔡國雄告訴記者,就目前的技術來看,多數純電動乘用車一次充電續航里程為120公里到160公里,在電池續航能力短期內難以提高的情況下,充電站的建設將直接影響電動汽車的推廣。
中電聯標準化中心副主任劉永東也指出,電動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首先需要充電設施建設的配套以及標準化工作的跟進。電動汽車推廣的關鍵在于能源系統,即充電、儲能設施,如果這些設施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做支撐,電動汽車行業很難實現產業化。據介紹,目前各汽車廠家和電力系統圍繞不同類型的電動汽車及動力電池電能補給方式,且各解決方案之間,電池、充換電設備以及相關的通信接口標準不一,互用性差,必將制約我國電動汽車行業的規模化發展。
2015年充換電半徑不超5公里
對此,張工坦言,基礎設施的選址是目前制約新能源汽車推廣過程中最大的難題,既有選址的問題,也有跟市場需求匹配的問題。
“例如我們不能一廂情愿地去上馬充電站,但市場的需求又無法滿足充電站的日常運轉,這個就需要通過市場的不斷推進來進一步解決。”張工透露,北京市已經考慮基礎設施問題,力推加氣加電站的規劃,剛剛投產的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充電站——高安屯充換電站的使用,標志著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示范運行工作全面提速。
據透露,到2015年底,乘用車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初步建成,五環內充換電服務半徑將不超過5公里。此外,地鐵、公交接駁站將設快速充電樁,僅需半小時就能為電動汽車充電80%。
“現在比較成熟的電動車充電站主要有三類,一是插充方式,即通過停靠在充電站進行6-8小時的充電,來恢復電動車的電力;二是換電池方式,即通過設備給電動車實施全自動更換電池,8噸的環衛車只需要4分鐘便可完成;三是快速恢復式,即通過緊急速充,在3分鐘內恢復20%-70%的電力。”國家電網北京公司負責人表示,由于第三種方式對電池的損耗較大,因此北京市目前主要引進前兩種方式。
根據市發改委剛剛發布的《北京市“十二五”時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十二五”時期北京市將啟動萬輛純電動車推廣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