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全國回暖廣東著涼折射出口困境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昨日(2月1日),國家統計局和匯豐均發布了各自版本的1月PMI。有趣的是,兩個PMI指數分居50這一榮枯線兩岸。國家統計局、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CFLP)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我國PMI為50.5,比…
昨日(2月1日),國家統計局和匯豐均發布了各自版本的1月PMI。有趣的是,兩個PMI指數分居50這一榮枯線兩岸。
國家統計局、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CFLP)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我國PMI為50.5,比上月回升0.2;匯豐中國公布的數據顯示PMI僅為48.8,但也比此前一月略微回升0.1。
高盛集團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認為,這一數據遠遠好于市場預期,經濟“硬著陸”風險大大降低,“PMI的溫和狀態有望保持到今年二季度,下半年或有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我國外貿第一大省的廣東,其1月PMI逆全國走勢,遠遠落于榮枯線之下。在分析人士看來,這或是當前進出口貿易較為低迷的縮影。
兩大PMI指數均回升
盡管官方和匯豐發布的PMI都比去年12月有小幅增長,但卻分別顯示出中國經濟處于擴張和萎縮區間。
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申銀萬國首席經濟學家李慧勇表示,PMI是一個主觀調研指數,出現趨勢偏差,尤其是在臨界點上出現略微差異并不需要大驚小怪。
他解釋說,官方PMI樣本更多集中在大型企業,而匯豐則一貫關注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態,1月PMI的差異更多來自于兩類企業對經營環境感知的不同。
從官方PMI的11個分項指數來看,同去年12月相比,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購進價格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上升,其余各指數下降。
其中,購進價格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上升幅度較大,超過1個百分點;積壓訂單指數、產成品庫存指數、進口指數下降明顯,降幅超過2個百分點。
1月PMI最為亮眼的指數是顯示國內需求的新訂單指數,該數值繼去年12月上升2個百分點以后,本月又上升0.6個百分點,回升到50.4,為最近3個月以來的最高值。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分析說,新訂單指數上升,主要受生活消費品需求上升拉動。生活消費品行業新訂單指數達到58.4。
事實上,在數據發布之前,國內外各大機構普遍預期官方PMI將重新落回50以下,但國內強勁的購買需求卻支撐該數據繼續堅挺在50上方。
“之前本來認為由于春節假期影響,制造業開工不足會下拉PMI,但事實上,因節日而帶來的消費刺激卻擾動指數繼續向上。”李慧勇評論道。
無須擔憂“硬著陸”
自全球經濟重回曲折復蘇區間后,PMI等經濟數據始終與“硬著陸”或“軟著陸”的判斷相聯。
李慧勇說,原材料庫存指數連續兩月上升,表明原材料庫存回補是制造業回升的主要動力,而產品庫存連續兩月下降,表明終端需求也在邊際改善。
CFLP報告亦稱,本月PMI指數走勢變化,顯示出當前國內消費需求上升,生產增速回穩,經濟增速回落過程趨緩。
“如果以8%的GDP增速區分‘軟著陸’和‘硬著陸’的話,中國今年不會出現‘硬著陸’。”李慧勇說,前兩個季度GDP增速能在8.3%左右,而后兩個季度可能會在8.7%上下浮動。
澳新銀行報告稱,高于市場預期的數據表明,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更加靈活的貨幣政策,已經開始提振制造業的表現,同時即將開啟的新政治經濟周期也將對中國經濟產生上升的動力。
值得一提的是,制造業購進價格指數最近兩月連續回升,本月回升到50,為最近4個月的最高水平。價格反彈主要表現在石油及其制品、農副食品領域。但大多數觀點認為,這只是春節期間的價格浮漲,不是通脹壓力再現的預兆,政策面對經濟的拉動依然值得期待。
匯豐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稱,當前通脹顯然已經不再是政策的焦點,決策層應當加大政策寬松的力度以支持經濟增長。
廣東出口形勢嚴峻
縱觀1月PMI數據,出口依然無法讓人放心。
官方PMI中,新出口訂單指數、進口指數已連續4個月位于50以下,1月又出現較明顯下降,降幅分別為1.7和2.2個百分點,指數均回落到46.9,顯示出當前進出口貿易較為低迷。
我國外貿第一大省——廣東省的1月PMI也同時印證了出口的艱難。該省1月PMI僅為43.7,比去年12月回落6.8個百分點,再度跌破榮枯線。
從其1月份的11個分項指標來看,除了兩個指數在50以上,9個指數在50以下,各指數總體呈現回落趨勢,表明制造業呈現較明顯收縮態勢。其中,生產指數41.1,比去年12月大掉12.1個百分點。
由于大幅偏離榮枯線,外界討論的目光已經從50轉移到45。廣東省PMI指數特約解讀專家、省政府參事、省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陳鴻宇教授認為,數據表明廣東省制造業從去年10月開始的收縮態勢并未出現根本性轉變。
廣東省經信委經濟運行處處長趙旭平說,1月份廣東PMI走勢與全國PMI走勢出現分歧,一是因為出口部門占廣東制造業比重較大,因此受海外訂單下滑影響更大,二是廣東外來工較多,因此春節對生產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有更大影響。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廣州民營經濟發展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彭澎表示,從外部環境來看,今年廣東的外貿形勢不會出現明顯好轉。即使不比去年差,但是經過一年的苦撐之后,企業還有沒有實力繼續捱過今年,要打一個問號。他建議政府部門在寒冷的冬天要給企業送一件衣服,免于企業“死在黎明前”。
交通銀行發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報告稱,年內歐債危機難有根本性轉機,受其影響,世界經濟增速將繼續回落,我國外部需求將會走弱,2012年我國出口增長將比2011年明顯放緩。
不過,李慧勇認為,鑒于美國和日本經濟依然有2%左右的正增長,中國的出口危情不會超過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