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清建言:部分外儲可考慮借給銀行走出去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昨日,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在財經年會上談及利用外匯儲備支持企業走出去時,提出可以考慮把外匯儲備的一部分借給國內商業銀行,用于商業性和政策性的走出去融資,商業銀行在項目儲備和風險管…
昨日,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在財經年會上談及利用外匯儲備支持企業“走出去”時,提出可以考慮把外匯儲備的一部分借給國內商業銀行,用于商業性和政策性的“走出去”融資,商業銀行在項目儲備和風險管理上的優勢可以保證外儲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姜建清表示,隨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風險的積聚,外匯儲備“進有風險、退有局限”,應該開拓外匯儲備管理的新思路,特別是應該允許專業金融機構參與外匯儲備的投資管理。
姜建清認為,商業銀行有著非常豐富的項目儲備及開發融資、風險管理的經驗,比較接近市場和客戶,另外也具有銀行服務的平臺,可以把外匯儲備的一部分借給國內的商業銀行。比如可以采取儲備注資、委托貸款、資金互存、外儲借款或定向發債等多種方式,將外匯儲備用于企業商業性和政策性“走出去”融資。
“商業銀行可以確保中央銀行外儲的安全性,而且保證它有一定的收益性。”姜建清說。
一直以來,業內對于3.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如何進行多元化投資、避免貶值的話題多有討論,亦不乏觀點認為應該把外匯儲備交給專業的投資公司管理。去年5月,外管局曾與國家開發銀行簽署一項委托貸款協議,針對一些特殊的戰略性項目和政府間項目,委托國開行代理貸款業務,如“貸款換石油”等。
但除了這一單,外匯儲備尚無交由商業銀行投資管理的先例。業內人士認為,商業銀行不同于政策性銀行,很難衡量商業銀行的投資收益率,而且一旦開了口子,在幾大銀行之間如何分配也會是個難題。
姜建清在會上還提出,應放松國內企業境外投資時換匯的限制,特別是一些企業以自有資金換匯去海外投資時應該風險自擔。當然企業的換匯額度應以其凈資產為限,盡可能控制信貸的杠桿效應。此外,應該支持銀行發展并購貸款業務,同時完善對外投資擔保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