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威脅全面下調歐元區評級 欲逼德國上梁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歐債危機爆發以來,歐元區幾乎永無寧日:就在德法兩國首腦會晤達成系列解決歐債危機的改革協議后不久,評級機構標普當天大刀闊斧地將歐元區15個國家置于負面觀察,意味著未來90天有50%的下調…
歐債危機爆發以來,歐元區幾乎永無寧日:就在德法兩國首腦會晤達成系列解決歐債危機的改革協議后不久,評級機構標普當天“大刀闊斧”地將歐元區15個國家置于負面觀察,意味著未來90天有50%的下調概率。
若歐元區評級“全軍覆沒”勢必將給金融市場帶來一場“大地震”。但分析人士認為,標普此舉意在逼迫德國就范,在12月9日的歐盟峰會上推出危機實質性解決方案。
此外,在12月6日召開的電話會議上,標普還將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長期評級列入降級觀察,可能將長期評級下調1~2級,但確認了短期“A-1+”評級。標普表示,EFSF評級將視成員政府評級結果來確定,很可能與歐元區評級最低的成員國一樣。
標普的這一行動大大出乎市場預料,令國際社會對歐洲債務危機的擔憂再度上升。歐洲主要國家股市和美國股市應聲下跌,歐元也大幅跳水。
歐元區評級或將“全軍覆沒”
標普在12月5日的新聞稿中警告稱,奧地利、比利時、芬蘭、德國、荷蘭、盧森堡評級可能會被下調一級,其他政府可能會被下調兩級。這意味著,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評級可能會被下調兩級。
而另兩個成員國塞浦路斯和希臘,前者早已被列入負面觀察名單,后者也已處于全球最低評級水平而無法再降。因此,標普的此番警告也就意味著,標普已將歐元區所有17個國家置于負面觀察名單,即歐元區面臨整體被降級風險。
標普對此舉給出的理由主要包括:歐元區的整體信用出現問題、歐盟領導人對處理危機仍然存在分歧、2012年歐盟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增加等。
標普將評估12月8~9日舉行的歐盟領導人會議是否取得成果,并以此作為是否對有關國家實施降級的主要依據之一。
事實上,市場對法國被降級或許還有所心理準備,但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想到德國的最高評級也開始遭到質疑。
對于德國,標普表示該機構擔心“歐洲經濟和貨幣聯盟造成不斷深化的政治、金融和貨幣問題所帶來的潛在影響”。
另外兩大評級機構穆迪與惠譽此前也曾表示,考慮在近期重新評估歐元區AAA級國家的評級,但目前仍維持這些國家的“穩定”評級前景展望。
如果所有歐元區國家評級“全軍覆沒”,那么全球AAA國家和地區將僅剩加拿大、澳大利亞、香港、新加坡、挪威、瑞典、英國。
喪失3A將引發市場“大地震”
標普此舉正值歐元區敏感時期——在12月8~9日這場生死攸關的歐盟峰會之前,德法兩國首腦剛剛在12月5日的會晤后就修改歐盟條約和歐元區財政紀律達成了一致。
法國財政部長巴胡安對此回應稱,標普的行動并未將當日稍早時候法國與德國所宣布的關于推進歐盟條約修改以阻止危機蔓延的共識考慮在內。即將召開的歐盟峰會對解決歐債危機將起到決定性作用,屆時德法將提交他們所達成的協議。
巴胡安的緊張不無原因:一旦歐元區全面喪失3A評級,金融市場將面臨一場“大地震”,其后果將遠大于今年8月初標普摘走美國3A評級的影響。
融資成本攀升當然是歐元區各國政府如此擔憂降級的主要原因,但事情沒那么簡單。
歐元區政府還擔心,降級將使得事關歐元區生死的紓困基金——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更難在金融市場上融資,因為EFSF主要由歐元區6大AAA國家提供擔保才能保持該基金自身的AAA評級。而EFSF的安全性也是海外投資者未來注資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
多數分析人士認為,標普選擇此時對歐元區“趕盡殺絕”,主要用意在于逼迫歐盟決策者(尤其是德國)在本周歐盟峰會上作出最終決定,例如推出歐元區債券或者推進歐盟條約改革來拯救歐債危機。
21世紀經濟報道